APP下载

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策略探究

2020-01-09

科学咨询 2020年6期

杨 磊

(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独店学区 甘肃平凉 744400)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更是学生学习数学最基础、最重要的内容。计算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数学能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而实际上,学生在计算中丢分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因此,怎样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已成为每个小学数学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意义

在新时代,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设法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是每个数学教师的义务与责任,更是教师教学工作的核心。如果要提升数学教学效果与质量,那么,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日常教学中,提升和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任务。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和教师的教学效果与质量,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更好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而如何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一直是笔者着重思考的问题[2]。

二、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激发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

想要将学生的计算能力提升上去,教师就必须调动学生对计算的浓厚兴趣。只有学生对计算产生了浓厚兴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计算。这样,数学教学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在开展计算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兴趣开展教学活动,在调动学生兴趣的同时,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以此提升计算教学的效率。比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这节数学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教学工具充分利用起来,先用多媒体屏幕出示一张蛋糕的图片。学生看到这种图片后,很容易就会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学习上来,对下面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这时,教师可以顺势对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再利用动画功能将蛋糕分成若干份,让学生计算,并将自己的算式讲出来。教师也可以利用抢答或接龙的形式进行相关训练,充分调动学生的计算兴趣,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展开计算活动,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引导学生了解速算的技巧,发现计算规律

笔者很反对教师总是将计算技巧直接硬塞给学生。学生适当了解一些计算技巧是非常有必要的。无论什么事物,都会有一定的规律。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思考其中蕴含的规律。学生同样如此。在真正理解了通过列举法去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后,学生很容易就会发现这样的方式非常费时和繁琐。一些优秀的学生自然会产生寻找简化解决方式的想法。小学数学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空间,引导他们将注意力集中到寻找其中的规律上来。一些数对之间的特殊关系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就说明,探索计算技巧的过程也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一种有效途径,很多知识规律都是在这种求简意识的驱使下被发现的。比如,在进行四则运算时,学生如果能牢牢记住一些常用数据,那么,很容易就能掌握其中的计算技巧,使其计算能力达到正确、迅速、合理、灵活的标准。

(三)借助生活实践,促进计算能力的应用

数学计算练习是非常枯燥、乏味的,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而且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反而影响到数学计算练习的质量。因此,教师在组织计算练习时,一定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鼓励学生积极在实际生活中展开相关的练习。比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这节知识时,教师讲完基础性知识后,可以将其与数学计算结合到一起,让学生在实际购物的过程中练习找零,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如在超市买东西时,学生可以帮妈妈计算购物所消费的金额及要找回的零钱等,也可以帮父母统计实际生活中的消费金额。在边计算、边娱乐的过程中,学生不但提升了自己的数学计算能力,还培养了在生活中自主计算的实践意识和能力[3]。

三、结束语

总之,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计算方式,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以此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