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开展的基本策略

2020-01-09王小琴

科学咨询 2020年6期

王小琴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水县融水中学 广西柳州 545300)

以前,大部分教师和家长都更注重学生的外在表现,要求学生成绩优异,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心态,进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工作。很多中学的心理咨询室形同虚设,而心理健康教育也并非仅靠心理教师一人就能完成的。中学教师应有重视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根据实际情况,高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最终落实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

一、基于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耐挫能力

高中生群体背负着远远超过小学、初中时期的升学压力,要面对大量的测验和模拟考试。教师要用这些模拟成绩来评价学生当前的学习情况[1]。学生也十分看重成绩对自身学习能力的反馈。通过分析班上所有学生的成绩,教师会发现,大多数学生都存在成绩起伏的情况,但部分学生的耐挫能力较弱,在一次考试成绩下降后就难以平复心绪,也会否认个人能力,进而可能陷入焦虑、抑郁的负面心理之中。耐挫力较弱不仅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而且会对其日常生活、交际造成不良影响。教师应意识到全面增强学生耐挫能力的必要性,引导学生正视自身的不足之处,为学生后续的生活、学习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

例如,在模拟考试最为频繁的高三,学生的升学压力达到峰值,教师就更应该在该阶段帮助学生增强耐挫能力。在宣布模拟成绩时,教师可以考虑用个体公布的形式。很多学生心中都存在比较的心理,成绩排名固然能让所有学生对个人此次的考试情况一目了然,但也容易让部分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因此,教师可以请学生到办公室来自行查看成绩与排名,还可以单独给予部分成绩退步的学生成绩分析和指导。在指导成绩退步的学生时,教师应先肯定学生当前的努力,再让学生正视自己的不足,鼓励他将不足之处作为自己接下来努力奋斗的方向。在高三,考试总结是班主任日常教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教师在总结时应以鼓励和表扬为主,尽量避免在全体学生面前批评某些学生的成绩退步等情况,从而锻炼学生的耐挫能力。

二、基于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营造校园氛围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不能局限于班级范围,而应在全校范围内做好宣传。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频频被报道,未成年人犯罪事件也开始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2]。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帮助学生塑造个性化的健康人格,而且能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学校是学生除家庭以外生活、学习时间最长的场所。中学领导与教师应重视营造健康、积极的校园氛围,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群体主动提高个人心理素质,让学生在接触更多心理健康知识的同时,实现个人进步。

例如,教师可以向学校领导请示,要求定期开展主题心理健康讲座、在学校展示栏开设心理健康科普知识栏目。以前,学生只能作为教师教学工作的接受者,而不是参与者。教师在开展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可以邀请学生参与对应的活动设计。如教师决定开展校园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时,可以在学校官网上发布收集讲座主题的活动,呼吁学生利用课后时间查阅自己感兴趣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料,并整理、提交到教师的联络邮箱中。之后,教师从学生所提交的资料中筛选出适合的资料和主题,作为接下来心理健康讲座的内容。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安排部分学生作为演讲者,为其他同学讲解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在同龄人的宣讲、引导下进一步提高对自身心理健康的重视。教师让学生参与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建设活动,能大大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可度,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学校范围内的顺利开展。

三、基于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家园共育

父母是与学生的行为表现、心理表现等有着直接联系和影响的主要群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和显著成果的取得无疑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仅凭教师群体,是难以完成的。家长作为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的教育者,也承担着一定的教育责任。家庭环境、家长教育观念等因素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在开展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应尝试与家长共同打造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让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都能积极、快乐地成长,用良好的心态面对生活与学习。

例如,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家长来校参观,参加学校组织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报告,让家长在日积月累中树立起重视孩子身心健康的意识。同时,教师要定期家访,实地考察、了解家长与学生的相处模式及家长的教育理念。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教师要请家长尽量以鼓励和耐心的态度去看待学生当前的负面情绪,让家长认识到家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尽可能改变部分家长落后的教育理念,从而在促进家长与学生关系的基础上,让学生的心理走上更健康的发展道路。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一定要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从学生当前的心理发育需求出发,尽可能在学校和家庭范围内都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鼓励学生正视和排解个人的负面情绪,最终帮助学生实现个人素质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