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课走班教学的管理思路
2020-01-09薛淑红
薛淑红
(华山高级中学 陕西渭南 714200)
高考改革是基础年级教育教学的风向标,很多家长和考生都非常关心关注。我省及时启动有关考试招生制度单项改革,2019年启动高考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到2022年基本建立符合省情的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制度模式,关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定《陕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从2019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实施。按照我省高考制度改革的时间表,2022年起,高考成绩由普通高校招生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的等级性考试组成,其中等级性考试科目设定为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等6门课程,由考生根据招生高校要求和自身兴趣特长,从这6个科目中自主选择3科参加考试,每科可报考一次。
以上是我省高考制度改革中相关考试制度的内容,根据高考制度改革的政策,我们可以借鉴北京、海南、浙江等等省市改革的经验,在6选3的等级性考试科目方面,探索一条选课走班管理制度的思路。
一、选课
高考总成绩简单来说就是由3+3构成,前一个3是必考科目:数学、语文、外语。后一个3是选考科目,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政治、地理、历史、化学、物理、生物六个学科中进行选择,也就是3+3模式。针对我省3+3考试模式,学校对于6选3的等级性考试科目,实行选课制。
(一)选课之前,对学生进行培训
要求学生对高考、课程、教师、自身都有一个相对客观的评价和了解,有的放矢地进行选课。
1.对高考方案的正确解读:了解国内外有多少所大学,各个大学的课程设置是一个怎样的情况,各个大学的不同特点和专业方向,大学招生的比例和分数、位次区间,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状况,进行选课走班。
2.对学校课程设置的全面了解:学生需要了解学校课程设置,我们可以设想让学生进行线上模拟课程学习,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以更好地帮助学生选课。
3.对老师有一个客观、正确的评价:由于高中阶段学科门类多而细,学生对老师的教学风格、教学水平、教研能力等还缺乏比较全面、客观的认识,如何构建起学生与老师教与学两个方面的衔接通道就显得很重要。因此,一是让老师通过各种途径(展示栏、课堂、讲坛等)进行推介,帮助学生了解自己。二是学生在选课前,多参加各种报告、论坛、讲座,或关注老师的微信平台、朋友圈,以加强对本校老师的了解,使自己真正能选到满意的老师。
4.学生对自身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学校教育服务对象的主体。学生在学科学习过程中,要对自身的学习状况、未来潜力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和评估,切忌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也可以寻求老师的帮助,让老师(比如班主任)对自己进行客观定位,从而规划未来的学习和就业方向,谨慎选择选报课程。
(二)建设校园网络平台,以推动本校的选课走班
建设校园网络平台,以推动本校的选课走班,兼顾学生、老师、家长三方。要实行走班制,学校要建立五大平台:1.学生选课平台;2.教师风采展示平台;3.教学排课平台;4.学生管理平台;5.教学管理平台。这些平台的建立也是实行走班制不可或缺的机制。
老师教学的受欢迎程度决定了老师工作量的差异。因此,老师要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改进教学方法,通过各种途径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争成为越来越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三)课程设置初探
根据陕西省高考出台的政策:选考科目6选3,英语一年一考时间为6月7、8日,学考为高二3月底4月初,选考科目考试时间为高三6月9、10日,6月7、8日考语数外三科。根据高考科目安排,高中课程开设可合理设置为:高一第一学期正常开设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生涯规划等科目,高一第二学期开设选考和学考科目及体育、艺术、信息技术、生涯规划等课程;高二第一学期及高二第二学期三月底学考结束前,开设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以及学考科目,高二第二学期学考结束后,直至高考一年零两个月时间,开设语文、数学、外语、体育及选考科目。
二、选课走班管理
在选课走班管理下,学生分别在行政班和教学班两个教学环境下上课,语文、数学、外语不走班,大家留在行政班上课。而历史、政治、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是6选3的课程,实行走班制,在教学班上课。
(一)如何防止混乱
由于选课走班制下,班级建设分为行政班和教学班,这给教师、学生、学校管理都带来很大压力。在同一教学班上课的学生,可能来自10个或者更多的行政班,怎样保证教学效果?怎样保证学生的出勤?怎样保证作业的收缴?教学秩序怎样才能做到有序进行?
我们设想:可能会出现楼道里很乱,学生找不到老师,老师等不来学生,学生分别在不同的行政班和教学班穿梭,作业很难收齐,老师和学生互相不熟悉等等情况。这些都给学校管理带来非常大的难度,也可能造成一定的教学秩序的混乱。
针对这些可能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我们要提前预设管理方案,以保障教学秩序的井然有序。我们不仅要在行政班建立班级组织机构,还要在教学班建立班级组织机构。具体措施如下:
1.组织建设:选考走班的班级,设一名班长,负责该班的班务,负责上课点名,维持纪律和日常卫生监督等工作;每个教学班设3~6名课代表且分别来自不同的行政班,课代表负责收发原行政班同学的作业,并担任师生之间的联络员;实行教师双岗,由行政班主任和选考班主任协同管理,在选考班中,任课教师是教学班的班主任,负有一岗双责的责任,既有教学任务又有管理责任。按共同体要求,学生成立学习小组,同学之间要协同学习,不落下一名同学。
2.动态管理:一学期结束后,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表现和成绩,结合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意见以及学生与家长的意愿,实行“微调”。学习进步表现好的学生可升层,成绩退步的学生必须降层。
3.选考班的学生上课要在指定位置就座听课,每个班级要将听课学生的座次表(姓名、学号、原班名称)写清楚贴在教室内。
4.作业辅导与自习:学生晚自习在行政班自修,学生的答疑在每天下午的大自习时间,每天安排2~3名老师值班答疑。
5.学情反馈:选考班的出勤、听课状态、作业、考试情况由任课班主任负责,选考班主任要定期与行政班主任召开碰头会,及时了解学生情况。
6.制定个性化课表,体现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二)走班上课的行为规范
1.遵守课堂纪律,不无故旷课,有事要向行政班和教学班分别请假。2.实行候课制,提前5分钟到达走班教室进行上课准备。下课后带走自己的物品。自觉爱护所在教室的公物,公物损坏要赔偿。3.认真听课,按时完成作业并上交,不做与上课无关的事。4.爱护教室的环境卫生,不随地乱吐、乱扔东西,自己产生的垃圾课后及时带走,保持桌面的干净整洁。5.禁止在走班教室内打球、聊天、吃饭、打闹、玩游戏、吸烟等,发现一次停课、并通报批评,两次以上停课并给纪律处分。
三、考核与评估
评价最重要的目的是促进评价对象的进步。评价要体现多元化、针对性、层次性、易操作、抓关键等特点。学校将逐步搭建过程性评价体系与个性化学业诊疗系统。
过程性评价方案将作为课程研发的一个组成部分,要体现学科特点并与学习内容相匹配;评价指标的描述要具体、可操作、可量化;评价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既有分数的评价,又有描述性语言的评价;每门课程确定评价方案后,评价指标和分值将在网络平台上按照学年、学期、学程、单元逐级呈现;同时要组建过程性评价项目组,加强过程性评价的研究和落实。
个性化学业诊疗包括学生的作业、练习、检测,也包括小论文、研究报告、实验操作、动手制作等个性化的作品成果。
我们通过开发个性化学业诊疗系统,记录学生的学习轨迹,帮助师生不断改进教学行为。主要是借助网上阅卷系统,形成学生的个性化学业诊断报告,通过系列化弥补习题进行相关知识与技能、策略与方法的再测验,并配有相应的微课供学生网上学习。
对教师的教学考核将主要采取“组团横向考核”“个体纵向考核”和“评教反馈考核”。
“组团横向”考核,采用实验班级与非实验班级的横向比较,对统一团体内的学科组老师进行考核;
“个体纵向”考核,主要通过学生的“积点分”及变化来考核教学班任课教师的教学实绩;
“评教反馈”考核,学生可通过网上评教系统对教师的教学进行比较全面的评价;而学生的新一轮选课将是对教师更直观的考核体现。
对于考核不理想的教师,学校将组织他们进行再学习。学校既鼓励先进、先行探路,也允许落后、学会等待。
改革的潮流是不可阻挡的,新一轮的高考制度改革在不远的将来也将在陕西省全面推行。在全面推行前,我们进行有的放矢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改革又是渐进的,我们借鉴其他省份改革的先进经验和成果,争取少走弯路,从而使教学工作卓有成效地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