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视域下钳工技术实践应用探究
2020-01-09周杰
周 杰
(宁夏青铜峡市职业教育中心 甘肃宁夏 751600)
钳工技术训练是学生专业技能成长的重要实践课程,通过钳工技术的训练不仅仅可以提升学生看图、读图的能力,还能够锻炼学生的测量能力,通过对相关零部件的加工能够让学生了解到多种零件的加工工艺,促进学生基础技能的提升。在中职教育过程中,教师往往以手工加工为主,教学内容的单调和教学模式的陈旧,导致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始终提不起兴趣,更难于将钳工技术应用到实践中。因此,教师应当分析以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创新教学模式,在新视域下对钳工技术的实践应用进行探索。
一、以往中职钳工实践技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陈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钳工技术训练教学的专业分很多种。但是,无论是什么专业的学生、无论需要什么钳工技能,在钳工技术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内容几乎都是一样的。这种陈旧的教学内容不仅让学生感到厌烦,更难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对于教学内容不感兴趣是钳工技术难以得到实践的主要因素之一。另外,一些学生认为在机械化高度发展的今天,钳工技术已经难以在实践中应用,从而忽视钳工技能对于自身职业发展的提升和帮助,甚至有的学生认为钳工技能和自己的专业没有多大关联。这些错误的认识致使学生缺乏学习热情,难以提升自身的钳工技能。[1]
(二)教学模式单一,难以促进学生的技术提升
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大部分教师在进行钳工技术教学时往往采取的是“放养”模式,即教师进行钳工技术关键知识讲解后,由学生进行实训。这种走马观花式的讲解,让学生难以记住相关要点,更难让学生的钳工技能得到提升。另外,钳工技术训练往往是以学生自己进行手工加工为主。这样的重复训练十分枯燥,再加上训练动作和内容单调,让学生的身体十分容易疲劳,容易对钳工技术的训练产生厌倦情绪。这样就很难真正促进学生专业技术的提升。
二、新视域下钳工技术实践应用对策
(一)针对学生专业,创新教学内容
不同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不同的钳工技术。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重钳工技术教学的侧重点,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进行设置。这样不仅可以真正让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提升,更能让学生认清钳工技能对于自身专业素质发展的帮助。例如,笔者在进行“模具制造”这一钳工技术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首先,我们在课前就要充分了解模具制造专业在企业中需要的技能,如看图能力、综合测量能力、修配定位能力等。其次,我们可以根据这些能力需求来进行相应的课程设置,让学生能够通过配钻、剖光、刮研等训练,提升钳工技术能力。这种针对学生专业特点进行的实践训练,不仅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能让学生明白这些技术在今后工作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最后,教师要通过举例来拉近钳工技术和学生生活的距离。
(二)创新工件作品,激活实训教学
以往,钳工技术的实训教学对于学生的吸引力是极其有限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创新钳工技术的实训内容,通过内容更新来激活实训教学,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钳工技术实训的教学中来。例如,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大部分学生在进行钳工实训之后往往十分乐意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分享给朋友和家人。这给予了笔者一个灵感,就是创新设计工件实习作品,让学生的作品既新颖,又能够与自己的专业有所联系。又如,针对“汽车维修”这一专业,笔者让学生采取金属薄板制作属于自己的汽车模型,将钳工技术中矫正、弯曲、铆接、锉削、钻孔等基础技术融入其中,让学生自行设计。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让学生的钳工技术得到了实践。[2]
(三)创新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能力的提升
教师应当立足于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新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更能让学生主动进行问题分析,通过主动探索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笔者在进行“微型平口钳”这一实训教学内容时,深入贯彻素质教育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创设出开放式的实训课堂教学。同时,笔者通过“任务教学法”将学生分成小组,然后下达任务,让小组按照具体的步骤进行操作。在小组实训的过程中,笔者通过问题引导,如“机用平口钳的各种零件材料相同吗”“怎样计算底孔直径”等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三、结束语
钳工技术是学生未来职业发展重要的基础技能之一。目前受传统教学内容老套、教学模式单一等的影响,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一直得不到很好提升。因此,教师应当在全新视域下立足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创新钳工技术的应用实践方法,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