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典型人物看《红楼梦》的人物描写特点

2020-01-09白亚涛

科学咨询 2020年6期

白亚涛

(无锡工业高级技工学校 江苏无锡 214000)

《红楼梦》这部具有人性美、悲剧美的小说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首,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人情小说的巅峰之作。这部小说在清代金陵(今南京)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由盛转衰大背景下,写出了贾宝玉、林黛玉以及薛宝钗之间的爱情婚姻悲剧,通过小说当中几个主人公的人生悲剧,折射出清代由盛转衰时期的末世危机。这部小说居四大名著之首,不仅仅因为它具有极高的思想价值,在结构、人物刻画、语言方面都显示出非凡的艺术成就。本文仅从《红楼梦》一书的人物描写特点进行分析,抓住典型人物分析这部小说在人物塑造方面与传统小说的不同。传统小说人物形象塑造强调类型化。这部小说在人物刻画方面有了重大突破,改变了传统小说当中刻画人物泾渭分明的做法——好人是毫无缺点的好,坏人则是无可救药的坏。这部小说刻画出的人物形象更为丰满、性格也更具真实性。

在人物描写过程中,这部小说刻画出了不同性格、不同生活方式、不同生活环境的人物的个性特点。出现在这部小说中有名有姓的四百多个来自社会各阶层、不同年龄、不同生活背景的人物都有其独特性。即使是对那些在性格上具有共性特点的人物,这部小说也通过对人物言行举止的刻画、对人物的细节描写,凸显出了不同人物各自具有的独特性格特征。例如,同样是掌权管事、残忍阴毒的人物,王熙凤和王夫人就各自具有其独特的性格特征。王夫人是个吃斋念佛的“善人”,外表和善、内心毒辣,为人虚伪、残忍,对仅仅因为一句玩笑话就被她扇巴掌、撵出去,走投无路投井身亡的金钏,她会流下伪善的眼泪;在面对绣春囊事件时,她又小题大做,指使下人对整个大观园进行抄检,使大观园中的青年一代身心遭受了巨大的摧残。而同样是贾府大管家,王夫人的接班人王熙凤,她和王夫人一样狠毒,表现却又有所不同。和王夫人“不问世事、吃斋念佛”的表现不同的是,王熙凤精明强干,从“毒设相思局”一事上足见她的狡诈。她不屑于披上伪善的面纱,这从她公然宣称从来不相信阴司地狱、因果报应,“我说行就行”的语言就可以看出。另外,她不择手段地攫取财富,这也是和王夫人有所不同的地方。再如,性格当中同样具有孤高傲世特点的林黛玉和妙玉,她们的性格也各有不同。她们之间最根本的不同之处在于,林黛玉的孤高傲世是既对生活有着美好追求、又对世俗人情看不惯,孤高当中蕴含着自然率真。而出家人妙玉,她的孤高来自于对人生的看淡、对生活的厌倦,她的孤高当中蕴含着的是从容淡然的心境。对于这些看起来性格特征有相同之处的人物,曹雪芹在刻画时凸显出了她们各自的特性,摆脱了传统小说人物刻画类型化的桎梏。这样,不同人物之间绝对不会出现混淆现象。

在人物的塑造方面,《红楼梦》还严格按照生活的真实状态,刻画出的人物性格具有复杂性和多面性特征。即使对于作者持肯定态度的人物,肯定当中也有否定存在。总之,《红楼梦》塑造出的人物不再呈现绝对化倾向,不再是纯粹的“好”抑或是“坏”,而是有血有肉、性格复杂的有机整体。在这本著作当中的人物,他们身上兼备人性的优点、缺点,褪去了理想主义的光环。

例如,《红楼梦》当中的主要人物之一林黛玉,虽然她才华出众、天真直率、洁身自爱,但是由于她在许多事情上表现出的尖酸刻薄、高傲多心,不仅作品当中的许多人不喜欢她,连许多读者也在对她的遭遇同情之余不喜,感情上更倾向于表面上看起来善良、关心体贴别人的薛宝钗。[1]又如,《红楼梦》中有一处大观园当中的姐妹和贾宝玉等海棠诗社的人吟诗作对的情节,贾宝玉出于抢头功的心态,率先在吃螃蟹的时候咏出了一首诗。林黛玉虽然喜欢贾宝玉,但是这个时候却没有为宝玉捧场,反而说“这样的诗要一百首也有”,并且真的就提起笔来写了一首,在写出来感觉自己的诗比不上宝玉的诗之后,她一把就烧了,并且老老实实承认宝玉的诗好。这就是她天真直率、心口如一的具体表现。再如,《红楼梦》中多次写到林黛玉的尖酸刻薄,如贾宝玉讥讽薛宝钗引起薛宝钗的反感,林黛玉会在一旁幸灾乐祸、薛宝钗想借过生日的机会取悦贾母,黛玉也会从旁冷嘲热讽……这在林黛玉的身上,既表现出孤高、抗争、直率,又显示出了性格当中尖酸刻薄的一面。[2]

总而言之,在《红楼梦》当中,人物刻画是较之以前小说人物刻画类型化的一种进步。这部著作将人物放置在真实的生活背景下进行如实描写,毫无忌讳粉饰,人物性格较之以前更为合理,感情更为细腻。也正因为《红楼梦》在人物描写方面的这一突破,它也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艺术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