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衔接背景下体校语文课程的研究
2020-01-09李娟
李 娟
(武汉市体育运动学校 湖北武汉 430000)
体校学生文化素养普遍较低,为获得国家运动员资格证,在中职学校学习期间大多数时间都用来训练。虽然开设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课程,但是,他们对于文化课的学习都比较忽略,尤其是忽略语文课的学习。笔者认为,目前中高职体校语文课程体系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缺乏统一的语文课程标准、课堂教学模式单调等。因此,中高职体校语文教师应该立足办学和专业特色,制定中高职语文课程标准;融入传统体育文化讲解,开发体校中高职衔接教学资源,构建特色校本语文课程;结合体校学生语文水平,开展信息化语文教学,让中高职语文教学衔接得更加流畅,提升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一、中高职衔接背景下高职体校语文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统一的课程标准
目前,我国高校并没有像中小学一样建立语文课程标准,尤其是在中高职院校课程衔接上更没有一个统一的过渡标准。对于中高职体校来说,很多教师更加专注于大大小小的比赛、学生的日常训练,对语文课教学并不重视,对于中职学校考取上来的学生缺乏足够的关注。中职体校学生的语文基础薄弱,没有过渡的语文课程,更影响了他们的语文学习。[1]
(二)语文课程和体育专业教学存在“代沟”
很多高职体校在教学中把公共语文课挪作他用,开设的《大学语文》课程被体能训练、运动竞赛、职业生涯规划等占据,语文教育在体校生的文化课学习中所占比重较低。高职体校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找到语文和体育教学的契合点,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如体育文化的讲解、体育项目起源发展等。这也是体校学生不喜欢上语文课的原因之一。
(三)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比较单一
体校学生语文基础弱、缺乏学习自主性,照本宣科式的语文教学模式很难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但是很多高职体校语文教师还是采取常规的念课文、听录音、赏析文学作品等形式,没有及时引入体校生感兴趣的信息化教学和体育文化相关内容。
二、优化中高职体校语文课程衔接策略
(一)构建中高职语文教学课程标准,规范体校语文教学
高职体校应该对中职语文教材进行全面了解,合理选取本校语文课程教材,结合对口直升中职学校语文教学情况,编写校本语文课程,优化体校语文教学质量。例如,学校可以组织骨干语文教师走访相关中职学校,了解语文教学的开展情况,明确各个阶段的语文教学目标,强化语文听说读写教学功能,把语文教学和职业教育融合起来。此外,高职体校要根据中高职学生语文水平差异和教学需求,做好语文课程定位,制定贯通式语文教学模式。例如,语文教师可以把中职和高职语文都开设的应用文写作、阅读板块进行整合,组织学生进行应用文阅读和训练,提升体校学生的人文素养,为体校学生日后就业奠定文化基础。
(二)融入体育文化讲解,深化体校语文教学改革
笔者认为,中高职体校语文教学应该充分立足于办学特色,在语文课程中融入体育文化的讲解。这也是体校学生最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对他们日后的就业可以提供帮助。中高职体校语文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的应用文写作来讲解体育文化。例如,应用文中的演讲稿、个人简历、公函、会议记录等都是学生就业中会用到的,语文教师可以引导体校学生写一份漂亮的简历、运动会演讲稿、介绍自己从事的运动项目。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感受体育文化的内涵。语文教师可以搜集一些关于奥运会的相关资料,讲述竞技体育精神内涵,让学生了解体育中蕴含的人文情怀。又如,可以结合北京奥运会,阐述口号、吉祥物的设计理念,让学生了解体育文化内涵,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2]
(三)开展信息化教学,构建智慧语文课堂
体校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积极开展信息化教学,采用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利用手机、电脑来学习语文,增加语文教学的趣味性。这样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课下学习,为中高职语文课程衔接提供实践支持。例如,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微视频展示古诗词文化,让体校学生可以更为直观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意境美,帮助体校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也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保障。此外,语文教师还可以利用新媒体资源来开展语文教学,结合学生喜欢看的竞技类体育节目,如《灌篮》,让体校学生感受新时代篮球的发展,分析节目中展现的团队协作、队员刻苦训练的精神,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
三、结束语
总之,中高职体校语文课程衔接要充分考虑就业导向、体育文化、课堂教学实践,凸显语文教学目标、制定多元化教学方案,让体校学生爱上语文课,从而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