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学习情感心理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0-01-09王芸刚
王芸刚
(甘肃岷县西江学区 甘肃岷县 748400)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的教学方法不断调整与转变,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数学学困生仍然没有什么变化。调查显示,情感心理对数学学困生来说是很重要的。每个人对每件事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这也是情感心理的一个特征。数学这门学科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难度,不仅需要学生寻找规律,而且需要进行大量计算,对学困生来说,难上加难。本文对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学习情感心理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探究。
一、基本概念的界定
学困生是指智力正常但学习能力低,学习效率低,学习成绩明显落后于同年级或同年龄水平的学生。这个定义主要包含两个意思:一是学习成绩长期且稳定地达不到同龄人或同级学生应该具有的水平,这也是学困生的一个重要标志;二是学困生的身心发育是在非常正常的范围内,与其他学生没什么两样。因此,数学学困生不是由于先天发育缺陷导致学业不好的学生,而是智力发展正常,但由于多方面原因导致数学成绩长期不好,长期达不到正常水平的学生。
心理是指每个人对待不同事物时自己的主观看法及反应。心理现象包括每个人的人格和心理过程。人的心理发展都有一个发生、发展、消失的过程。人们在活动时,通过自己的感官感知失望,并伴随着喜、怒、哀、乐等情感体验。小学学困生在学习数学时都会由于各种原因产生逆反、自卑、懒惰的心理,就是人们常说的打心底里讨厌数学。因此,不管在别人眼中数学是多么的有趣,数学学困生都只会觉得别人在撒谎。这些情感特征是在数学学习的认知活动中出现的,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笔者就怎样才能使数学学困生改变对数学的看法开展了一次调查研究,探讨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学习情感心理特征。
二、研究方法
调查主要采用文献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根据数学学困生的定义,笔者以各班数学成绩倒数10名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选择30名一线的数学教师作为被试,发放开放性的调查问卷,并对每个班的班主任进行访谈,归纳、总结学优生成功的学习方法、经验,以及学困生的问题。为编制小学数学学困生学习情感心理特征及影响调查的问卷,笔者首先收集有用的题目,再征求心理健康专家的意见,对问卷的某些题目进行了修改,形成预试问卷,随后,通过发放预试问卷,进行探索性的研究及命名,得到正式问卷,还对正式问卷进行了可信性和可行性的检测。问卷调查结束后,以正式问卷结果为基础,笔者对小学数学学困生学习情感心理特征进行年龄、年级、性别、城乡差异等方面的检测、分析,找出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困难点,分析原因,从而提出了良好的适合数学学困生的学习方法及培养对策。
(一)调查目标
调查选择整群抽样模式,先选30位教师填写问卷,提取其中的重要信息,然后,寻找两所学校(一所位于城市,一所位于农村)的200名学生作为对象,男女各100名。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小学生学习数学时存在的心理情感问题有厌学、自卑、懒惰、焦虑、逆反等。
(二)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问卷可以看出,学困生的心理问题都是不利于数学教学的,与学习效果呈负相关。学困生的情感心理特征特别重要,会直接影响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如果他们长期对数学存在厌学、自卑、懒惰、焦虑、逆反等心理,教师就不好开展数学教学。因此,想要学困生走出这些情感困境,教师应该先给予心理开导,可开一堂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课程。
(三)城乡学困生的差异
农村学生所处的教育环境相对落后于城市学生。但正因为条件艰苦,农村学生往往都比较勤奋,大多没有懒惰的心理。但焦虑心理是大多数农村学生存在的问题。因为农村学校师资比较落后,没有心理健康教师来帮学生疏导心理问题。而城市里的学生大多逆反心理比较严重,总是不听父母的话,到学校也不听教师的话。
(四)家庭影响因素
大多数学生的心理问题都源于家庭。农村学生往往由于父母常年外出而缺少管教,也缺少父母的关爱。这也就是所谓的“留守儿童”。在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城市学生则通常是由于父母的严厉教育受到了很大压力。有时候,有的父母的教育是非常极端的,看见孩子考了差分,就严厉呵斥,甚至对孩子动手。在这样的教育下,别说学困生了,就算不是学困生,孩子也会有很大的压力。学困生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只会变得越来越差,不会越来越好。因此,在家庭教育方面,学校也要做好工作,每次召开家长会时都要重点给家长讲教育方法的问题。
三、教师要注重学困生的成长
很多教师都是比较传统的,一般只会记得成绩好的学生与调皮的学生。有些学生虽然成绩很差,但很努力,往往会被教师忽略,不能及时发现他们的困难,就更别提关注了。虽然差生比较调皮,但教师不能因此就讨厌他们,甚至远离他们。变坏总是有原因的。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绩,而且要关注他们的情感波动,及时处理学生情感上的问题,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帮助学困生更好、更轻松地学习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