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乡镇学校政治教研活动的思考

2020-01-09

科学咨询 2020年6期

周 华

(重庆市秀山县教师进修学校 重庆秀山 409900)

教研活动是以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增强教师的课程实践能力为目的的实践性研究活动。实践证明,有计划、有步骤、多形式的教研活动,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素质,而且可以帮助教师解决诸多教育教学中的理论与实际问题,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教研活动一般可以分为个体和集体两种形式,集体教研是学校教研活动中常见的一种形式,其优点是能将不同素质、知识结构、性格特点的人聚集在一起,定量、定性探讨有争议的问题,交流、总结、推广先进的教育经验[1],从而达到互补互启、产生新思想、提高教师素质的作用,即产生整体大于各孤立部分之总和的效果。

一、乡镇学校教研活动中的问题

笔者认为,乡镇学校当前的教研活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进一步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确保课堂教学效益,是当前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教研活动目的不清

乡镇学校的集体教研活动,大多数都是以听评课为主,即针对某节公开课进行讨论和评价。笔者以为,这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好就好在它务本求实,紧密联系教学实际,对教育工作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和直接的帮助。但是,这种方法目前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并不理想。这主要表现为:教研活动的目的不清,教师对教研活动的意义认识不足。上公开课前,学校未组织教师研究教材,设计教法,往往以任务的形式布置给公开课展示教师。结果,多数教师对公开课的内容、重难点或要研究的主要问题缺乏清醒的认识,不明白教研活动的目的,必然导致在评课讨论时信口开河,或各执一端,或一言不发。

(二)教研活动气氛不浓

即便是有一定准备的教研活动,由于教研风气不正,对出现的问题疏导不力,多数教师还是不能摆正“教”与“评”(即对事不对人)的关系,在教研活动中大多存在戒备心理,不敢大胆、真诚地道出自己的观点,唯恐得罪教研活动的主备教师。发言者或抓不住要点,或蜻蜓点水,或大加粉饰。这样的教研活动是难以达到预期目的的。

(三)教研活动结果不明

目的不清、气氛不浓直接导致乡村学校教研活动的结果始终是问号。许多教师参加教研活动只能作出“好”或“不好”的主观定性评价,至于好在什么地方,哪些地方存在不足及其原因何在,如何改进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究竟如何,不作理论上的深入思考,不作操作性的检测,自然也就不能得出必要的、可靠的结论。如此,教研活动费时、费力、费神不少,其结果却不过是给教师心里又多添了些问号而已。

二、增强教研活动实效的对策

因此,要改变教研活动中的这种只图数量、不求质量,只图形式、不求实效的有“教”不“研”现象,笔者认为,既要增强学校和教师的教学研究意识,又应着重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加强理论学习

教学研究必须依靠教育理论作根基[2],以理论指导教研,以教研促进理论研究,逐步完善和丰富教育理论,并用教育理论检验教研活动的成败。因此,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知识是搞好教研活动的前提。面对乡镇学校教师不善学习和应用教育理论的问题,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应密切关注当前教育改革的走向,在实践中学习教育理论,同时,组织广大教师学习,从中汲取营养,提高素质。

(二)加强教材研究

乡镇学校教研活动无论是教法研究,还是学法研究,无论是知识教学研究,还是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研究,都必须以大纲为纲,以教材为本。教材是大纲的具体体现。因此,教师必须熟悉教材,吃透教材。吃透教材有助于教师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使用好教材,也有助于教师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思想教育的内在因素,在知识教学的同时,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比如,面对统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教师应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新旧教材做客观、细致的对比、分析,还要针对新教材政策性、理论性强,学生不容易理解等特点,提出解决方法,确定教学目的、重难点,以便熟能生巧地进行思想教育和知识教学,开展好教研活动。

(三)加强针对性研究

乡镇学校教研活动要有两个针对性,即针对教师的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绝不能盲目地跟着“感觉走”,或搞不切合实际的“假、大、空”型教研。比如,以道德与法治学科而言,要利用教材达到“教”“学”同步,教师就必须充分了解学生。要有的放矢地开展研究活动,教师必须把握好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基本“教”“学”方法,通过听课、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了解本校、本学科、教师、学生普遍存在的“教”“学”问题,有针对性地确定研究题目,公开研究课题,使教师把平时的教学与课题探讨结合起来,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能力的目的。

(四)拓宽教研渠道

教研渠道是否广阔,学术气氛是否活跃,直接关系到学术水平的高低,学校教学质量的优劣。那么,怎样拓宽教研渠道呢?1.走出去。学校应派教师到兄弟学校考察、学习先进的经验,汲取丰富营养,广采百家之花,酿出自己之蜜。2.请进来。学校可把那些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教研员请来本地或本校开专题讲座或指导工作。3.聘请教研顾问。为增添教研组的活力,保证教研活动的质量,学校可聘请一些学科名师、离退休老教师或校外有名望的教师担任教研组顾问。这些人接触面广,资源丰富,功底深厚。聘请他们参与和指导教研工作,有利于增强教研活动的活力,提高教研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