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阅读教学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点睛”作用
2020-01-09刘生军
刘生军
(环县耿湾学区郝东掌小学 甘肃庆阳 745700)
小学生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语文课堂是发展其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学好语言知识,培养较好的语言能力将为学生学习其他科目打好基础。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语言能力提出了要求,阅读教学的改革已成为新课改的重点。
一、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阅读对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都提出了要求,也影响了学生对其他科目的学习。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一直是重点。阅读教学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在理解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这两方面。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创新阅读教学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思想,还要将阅读方法巧妙运用于写作教学中。在课堂上采取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阅读教学形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点睛”作用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模式中,语文课堂常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很难发挥主体作用。在课堂上,教师关注的重点是对既定知识点的灌输式讲解。这种略显枯燥的形式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整节课通常都是老师说,学生缺少主动思考和发言的机会,课堂氛围比较枯燥、乏味,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新课标对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阅读是提高语言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采取与学生接受特点相符的教学模式,转变课堂身份,变主导为引导。在上阅读课前,教师会组织学生按照问题进行文本预习。这有助于学生在正式学习文本前对文本形成一个初始印象。在文本学习中,教师应组织学生充分思考。教师的身份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引导学生逐步深化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学生则会获得主体地位。例如,在《牛郎织女》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前提出自学问题:“牛郎和老牛是怎样相处的?牛郎是如何认识织女的?请以牛郎为主线梳理课文提纲。”这有助于学生在自学中把握故事内容,深化对文章内容的主动思考。
(二)多种方式强化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是衡量一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阅读教学的目标主要是提高学生对文本信息的理解能力及通过语言积累不断提高语言的综合表达能力。在很多语文课堂上,教师都喜欢采取满堂灌的形式。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缺乏积极性,语文课堂就只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老师说什么,学生就记什么。学生没有通过自己的思考把语言知识点内化为自己的东西,长此以往,文本阅读能力也就不会有多少提高。
小学生的注意力普遍不能持久,极易被分散。兴趣能帮助学生长久集中注意力。因此,教师应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进行教学,激发其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除了枯燥地讲解,还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力量。例如,教师可通过播放视频帮助学生了解一些比较抽象的内容,通过展示图片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或是放一段与文本有关的音频等。这样采取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加强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例如,在教授《鸟的天堂》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音频和视频,将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想象变为具象的画面,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教师还可以组织角色扮演,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故事人物形象。这种角色扮演的形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通过对人物角色的塑造加深对文本内涵的理解。
(三)阅读教学对写作的积极作用
语文写作能力的提高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语言积累和写作练习。大量阅读是增加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阅读课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能帮助学生提高对文本的理解能力。教师可以借助阅读教学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会在阅读课堂教学中教给学生大量的字、词、语段和文化知识。学生则要将这些语言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最终在写作中体现出来。小学写作主要以叙事和想象为主。对大量文本的阅读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与教材内容关联性较强的文本供学生学习,增加写作语言的积累;选取一些可以激发学生想象力的作品供学生赏读,帮助学生提高想象能力和文本创作能力。
三、提高阅读教学效果的策略
阅读教学对语文教学意义重大。正因为如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不断改进阅读教学模式,不断根据社会发展创新阅读教学的方法。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意选取有效的阅读教材,在课堂上教授阅读技巧时,也要运用有效的方法和技巧,才能让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结束语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有助于语文其他方面教学的开展。新的阅读教学模式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运用多种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通过主动思考,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语言应用能力,也能明显提高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