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让小学生在课外更好地“悦”读
2020-01-09周萍
周 萍
(江苏省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华园小学 江苏昆山 215300)
家庭是学生的港湾,学校是开展教育的主要场所,家校结合可以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在素质教育持续深化的今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已经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更需要家校协同发力,为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供有效帮助。
一、拓展家校沟通渠道
阅读是个体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是有效锻炼自身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创新能力与创造性转化能力的主要途径[1]。课外阅读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学会从别的视角观察世界。当前,素质教育理念的日渐深入人心。家校合作在学生课外阅读方面要发挥更好的作用,必须从拓宽家校沟通渠道入手。首先,学校可以定期召开班级班会与家长会,让语文老师多和家长在线下面对面交谈,鼓励家长在家庭中引导学生多阅读一些优秀、经典的文学作品。学校也可以邀请一些专业素养较高的心理专家与教育专家,定期举办针对家长的教育经验分享座谈会与交流会,助力保持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快乐成长。其次,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成长环境、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各有差异。这就要求学校因材施教,避免千篇一律的机械、僵化模式,推动学生个性化发展。比如,学校应当充分开发并利用网络资源,通过班级群、微信群、博客等线上动态交流形式,提升家校沟通效率,也可以通过学校公众号、学校官网展示一些优秀的学生作品,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动态。最后,在线上线下的定期与不定期沟通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学校应当重视家长委员会的建设,推动家长委员会正常运行。学校可以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选出不同职业的优秀家长代表,让家长参与、了解、管理并监督班级的一些课下事务,也可以通过举办“悦”读会、参观科技馆和博物馆等活动,加强与家长的情感交流、实时沟通。
二、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在小学阶段,学生身心尚未成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是这一时期学生的主要特征[2]。他们往往喜欢阅读一些言情、推理、惊险、动漫、魔幻类主题的内容。家校合作应当着重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引导学生有序阅读一些符合自身身心发展规律的书目。首先,学校方面应当在了解学生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及个性特征等基础上,制定学期阅读规划,分阶段落实课外阅读。教师可结合儿童文学的体裁特征,灵活组织课堂教学,推荐一些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课外阅读参考书目,供学生参考。同时,学校可以在各班建立阅读角,鼓励学生自行填充阅读角的书目,每个月或每两个月更换一次,使学生课下在阅读角自由分享阅读心得,从不同角度感知人物的动作、神情、心理状态,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营造班级良好的阅读氛围。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提高自己书面语言表达的流畅性与严谨性,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其次,“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家庭环境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家长应为孩子阅读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使孩子能够耐心、认真地钻研书本的写作逻辑与写作脉络。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家长也应多阅读,为孩子树立榜样,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阅读带来的美的享受。家长也可以将书本上的故事复述给孩子听,定期记录孩子的阅读情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通过亲子阅读日记增进与孩子的感情,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与阅读能力。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阅读习惯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指的就是阅读在潜移默化中对人的人文修养的影响。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家校合作平台,着重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语文教师应当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通过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组织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小组内的交流互动,分享群文阅读经验。教师也可以布置一些开放式的阅读笔记类的作业,让学生开动脑筋、大胆思考,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的基础知识与技能。现在,多媒体逐渐进入小学课堂。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教学优势,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播放音频与视频等,将一些晦涩难懂的科技文、古诗词、文言文及外国经典作品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将作者的创作背景、创作缘由、创作思路与创作手法一一道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增强学生的代入感。其次,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游戏环节,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与主动性。比如,教师可以引入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知不同人物的心理状态、神情动作、语速语调等,深入了解文章的逻辑结构与表现手法,熟悉文章的谋篇布局与遣词造句,加深学生对文章结构体系与情感脉络的印象,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与作者的情感共鸣,推动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教师也可以举办一些班级内的小型演讲比赛、辩论会,让学生对同一个主题从不同角度进行剖析与探究,引导并帮助学生找到文章的关键词、关键句、关键点与中心思想。在课外阅读中,家校合作应着重对学生展开情感教学,帮助学生找到文章的动情点,抓住文章的情感脉络,唤醒学生的内在情感,密切关注学生的情感走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自觉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
四、结束语
在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完善双向沟通交流渠道,使家校合作顺畅,能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使学生体验阅读的乐趣,享受阅读的过程,真正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思考古今,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了解优秀经典作品的内涵,推动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