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工作岗位的财务会计课程教改研究
——以安徽中澳科技职业学院为例

2020-01-09

科学咨询 2020年6期

陈 菁 袁 礼

安徽中澳科技职业学院 安徽合肥 230041

培养高技能实用型人才是当今高职高专的教育目标。但是,本校在《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方面,一直都沿用传统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忽视了对学生岗位能力的培养。这与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背道而驰。在这种形势下,对财务会计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就显得很有必要。

一、课程教学现状及研究背景

从目前会计专业的培养方案来看,本校的课程设置既有理论课程又有实践课程,且分配比例近乎1:1,但进一步深入分析会发现,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其实是相分离的。实践课程主要有会计信息化、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手工账),但该类课程学习主要集中在整个大学学习的后半段时间。会计的基础课程及主干课程均以理论课程为主,实践教学较很少。学生对企业会计工作内容和流程生疏,毕业后难以胜任会计岗位工作,缺乏社会竞争力。这制约了毕业生的职业发展。

财务会计是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章节众多,难度较大。加上财务会计教材的编写基本都是依据会计准则,很多概念性描述难以理解,对于学生而言,教材是抽象、枯燥、毫无吸引力的。特别是对于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所得税等内容十分晦涩难懂;加上理论课时有限、实践环节欠缺,学生理解起来更加吃力。知识点之间缺乏有效串联,学生学得慢忘得快。这会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我们在指导会计技能比赛的过程中,逐渐发现通过网中网比赛平台软件的实践操作,可以使学生在分岗位的情境下模拟会计实训,学习主动性大大提高。[1]会计相关知识进行有效串联,不仅强化了学生对各知识点的理解,也提高了学生在会计岗位中的实际操作能力。对于会计软件熟练程度高的毕业生,他们往往都能够更好地从事会计相关工作。

二、财务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单一

自我院开设《财务会计》课程以来,该课程一直采用传统的理论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习题练习和案例分析为辅,教学方式枯燥又单调。课堂上,教师只是一味地将书面知识填鸭式地灌输给学生,不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师生之间也缺乏双向互动。此外,会计教学与会计实务存在差距。比如,对于记录经济业务,教学环节采用编写分录,而实际工作中是填写会计凭证的方式;对于会计账簿的登记,教学环节采用简化T字型账户,而在实际工作中则是登记在会计账簿中。因此,教学环节无法模拟实际的情境进行,使学生学习带入感不强,很多学生真正拿到凭证或账簿都不知道从何下笔。理论教学与实际工作相脱节,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效率不高。

(二)实践教学不到位

1.财务会计课程实践教学缺乏

财务会计教材内容很多,难度较大,如果压缩理论课时增加实训课时,就会导致很多重要的知识点讲不完、讲不透。加上教师在教学思想上对实践教学重视度不够,重理论而轻实践,忽视了实践教学对理论知识学习的促进作用。因此,财务会计课程的实践教学开设过于简单,主要在期末以综合实训的形式草草收尾,没有在学生财务会计的学习期间,伴随着课程的推进而开展。学生对会计工作的处理只停留在会计分录写得对不对,对于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账簿的填写、会计业务的处理流程一概不知。这不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

2.专业实践教学与实际工作联系不紧密

在本校近三年的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报告中,会计专业学生普遍认为教学中实践环节不够。目前,我校会计专业的实践课程主要有:会计电算化、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毕业顶岗实习等。这些实践课程看似囊括了各个实训环节,但在实际教学中基本是在教室或机房内按照老师的要求按部就班地完成。实践过程与实际工作相脱节,学生不能真正感受职业情境,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另外,实践内容多数是学生单独完成,缺乏团队间的合作。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也无法让学生感受岗位分工的重要性。

(三)考核方法比较单一

首先,目前财务会计课程的考核方式仍以传统的闭卷考试为主,考试内容主要是教材中的基本知识,难度不大且考核的知识面范围有限。其次,在评价机制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只是简单地按照学生期末成绩进行排序,评价结果单一、片面。而且,仅在期末评价也不利于考核结果的反馈和修正。因此,财务会计课程考核没有从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的评价出发,重结果而轻过程,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和会计专业技能的培养。

三、对策

高职教育若要达到为现代化建设和培养应用型高技术人才的目标,必须要通过与之相应的职业课程才能实现。高职院校可以以职业能力为中心、以社会需求为依据、以工作岗位为基础,通过实践教学对财务会计进行课程改革。

(一)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如今,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教师仅依靠传统的理论教学已经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教学方法要多样化和实时性。一方面,为了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会计业务操作流程,熟悉会计核算程序,我们利用网中网竞赛平台软件,结合具体业务,利用录屏软件分岗位录制会计流程操作视频,让学生对会计业务处理有个初步的了解。[3]同时,我们增加上机实践操作,以会计岗位为依托,让学生了解企业财务分工及岗位设置;从会计岗位核算任务出发,分析各岗位会计人员需要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将书本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岗位能力,寓职业能力培养于任务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模拟岗位工作实现自我学习。另一方面,我们充分利用学习通等信息化教学手段,通过课前资料上传共享,教学任务下达,让学生提前了解课程内容;课中签到、选人、讨论、抢答,增加了师生互动,将学生注意力重新转移到课堂上来,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了解教学效果;课后,学生可以就课程内容向老师提问,老师也可以及时予以反馈,实现了有效的双向沟通。

(二)加大实践教学比重

本校在以往的传统理论(多媒体)教学模式中增加了实践(机房)教学。我们利用网中网分岗位软件和会计技能竞赛平台,结合会计职业岗位群的特点,将会计工作分为出纳、成本核算、总账和会计主管四个岗位。在进行初步分组分工后,各组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分岗位地模拟企业会计进行分项及综合实训。这不仅有助于了解会计岗位分工,还便于理解会计岗位职责、岗位核算任务和业务核算流程。学生们带着任务学习,通过成员间团队合作,共同完成各实训任务。同时,学生可以实时查看各组的实训成绩,了解各组间的差距,以及本组的有效得分情况。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沟通能力和集体荣誉感。另外,实践内容不仅涉及财务会计知识,还涉及成本会计、税法、财务管理等相关知识,有利于相关课程内容的融会贯通。[4]

(三)完善课程考核体系

本校在保留传统卷面考试的基础上降低期末卷面成绩比重,增加实践成绩比重,期末成绩由原来的“平时成绩30%+期末卷面成绩70%”变成“平时成绩30%(含课堂课下表现)+实践成绩30%+卷面成绩40%”,提高实践操作能力的比重。

为了适应社会对会计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要,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应紧跟时代步伐,教师要基于会计工作岗位的任务设置及能力要求,增加实践教学环节,丰富教学内容,结合岗位实际工作开展教学。学校在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中需要明确定位,找准方向,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让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互相促进、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