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河南省气象部门新进人员入职培训的分析与思考
2020-01-09毛洋洋
毛洋洋
(1.中国气象局河南省农业气象保障与应用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2.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河南郑州 450003)
河南省气象部门新进人员入职培训是本省气象部门近年来的首次新进人员岗前培训班,也是一个重点培训班,旨在通过培训,使新入职人员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站位;熟悉气象事业发展,认知气象文化,传承气象精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岗位适应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为推动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培训对象基本情况
参加此次培训的共44人。其中,应届毕业生29人,公务员15人,年龄22岁到35岁,平均年龄为26岁,学历均为本科及以上学历,绝大部分为气象或气象类专业,具备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他们将走向省局、市局、县局,从事天气预报、农业气象、人工影响天气、防灾减灾、行政等工作。
二、培训内容
此次培训主要是帮助培训对象提高思想政治觉悟,了解气象事业的发展,合理规划职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一)思想政治课程
思想政治课程主要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定探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的历史背景和重大意义、“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微专题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的根本任务、总要求和目标等四门网络课程;现场参观郑州市二七纪念塔,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学习红色革命精神。目的是使新入职人员能够进一步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现场参观,身临其境,能不忘历史,牢记使命,学习老一辈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
(二)公文写作与公文礼仪课程
公文写作与公文礼仪课程主要安排了10个课时的网络课程和2个课时的面授课程,主要讲解了公文写作方法与基本的流程、公文处理的技巧、公务礼仪、保密要求等。因为部分刚入职的公务员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写公文,且初入职人员大部分刚踏出校门,对公务礼仪与保密要求的认识比较欠缺。
(三)气象预报预测课程
气象预报预测课程主要介绍了预报、预测业务的发展情况,主要从业务的发展历程、布局分工、业务体系、人员队伍、业务支撑、预报能力、未来发展等七个方面由浅入深地进行了讲解。
(四)气象减灾防灾课程
气象减灾防灾课程主要从新时代对气象工作的新需求、河南省气候状况、气象服务工作发展现状、对新时代气象工作的几点思考等方面着手,让学员全面了解减灾、防灾气象服务的重要性及河南省气象工作的现状与挑战。
(五)气象法律法规课程
气象法律法规课程主要从依法治国发展历程、气象法治建设历程、河南省气象法治建设实践三个方面介绍了气象相关法律法规,以使新进人员懂法守法,在今后的工作中注重通过法治实践提高自身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为依法促进气象事业发展和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六)人事政策解读与个人发展规划
人事政策解读与个人发展规划主要介绍了河南省气象部门的发展环境、管理体制、机构设置、人才队伍等基本情况,以及公务员试用期及任职定级、毕业生见习期及期满定级、专业技术任职资格评审、职工教育培训、人才交流锻炼等人才、人事政策,帮助新进人员找到定位和努力方向。
三、培训方式(略)
四、培训效果评估
科学、有效地培训评估不仅可以体现学员对培训的满意度、培训内容的合理性和教师教学的质量,而且可以反映培训需求和培训效益,对改进培训项目的设计有重要意义[2]。在此次培训中,远程网络课程主要通过网上学习课程和课时进行效果评估,面授课程主要通过座谈和学员上交的培训心得体会进行效果评估。86%的学员学习了全部网络课程,有效课时在7.4课时以上。从座谈和培训心得体会来看,学员对培训内容和方式、教师授课、培训保障等方面都是比较满意的。
五、小结与建议
气象部门新进人员入职培训虽然在河南省是首次举办,但取得了很好的培训效果,培训内容和方式很受学员欢迎。但其中仍然存在不足之处。今后的培训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改进,以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
(一)做好培训需求调查
培训组织部门可在远程网上开展培训需求调查,包括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时间、培训时长等。培训需求调查是培训工作及时、有效的保障。
(二)科学、及时调整培训内容与培训方式
培训组织部门应根据培训需求调查的结果及培训目的、目标的不同,及时调整培训内容,与需求保持同步,与时俱进,还应根据培训需求及培训内容,灵活采用培训方式,增加培训结束后学员之间及学员与授课者之间的沟通与联系。
(三)完善培训效果评估
目前,培训效果的评估只有学员对此次培训课程、培训方式、任课教师教学设计等方面的意见反馈,对学员参培后所受的影响没有进一步跟踪。因此,培训组织部门以后应加强培训后对学员的跟踪调查。
(四)学习优秀培训经验
培训要想达到好的效益,就要与时俱进。培训组织部门应不断学习和交流,积极参加国家气象干部学院举办的关于培训的培训班,多与分院和省级培训中心交流,互通有无,学习优秀的培训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