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体育有效提高学生体能的探讨
2020-01-09王勇潮
王勇潮
(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红水初级中学 甘肃白银 730400)
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师往往只关注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忽略了学生的体能训练,导致很多初中生身体素质极差。初中体育教师要着力提高学生的体能,为学生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培养学生运动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运动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想要有效提高学生的体能,就应该培养学生的兴趣。运动对大多数学生来说都是疲倦的代名词。这种疲倦不仅体现在身体感知上,而且体现在心理的排斥上。兴趣可以促使一个人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对体育运动也同样适用。倘若一个学生对体育运动充满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运动。面对运动带来的疲劳,学生也会学着去接纳,在疲倦中感知运动的魅力。对不喜欢运动的学生来说,体育运动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面对运动带来的种种不良感受,学生会相当排斥,一心只想逃避。因此,初中体育教师想要有效提高学生的体能,必须培养学生对运动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运动。[1]
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教学活动
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样可以促进学生的运动积极性,让学生在运动中不断提高体能。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教学,促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倾注更多精力,提高教学效率,而且可以帮助学生高效学习。教师和学生之间良好的关系就好比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催化剂。正是由于和教师的关系融洽、和谐,学生才可能在课堂上轻松学习。这对学生的学习大有益处。体育运动同样如此。学生倘若和教师有良好的关系,就会在课堂上更积极、主动地与教师互动,参与教学活动,锻炼身体,从而逐渐提高身体素质。因此,初中体育教师要努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教学活动,实现提高学生体能的最终目的。
例如,在学习篮球技术时,因为需要学生掌握的技术动作很多,教师就可以听取学生的意见,看是先学习三步上篮,还是先学习基本的运球动作,再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采取这样的方法,体育教学的效率会更高。在制定教学内容时,多给予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师生之间充分交换看法和意见,加深彼此的了解,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调整教学策略,进一步提升体育教学的有效性。[2]
三、根据班级学生实际体质情况进行分层教学
良好的体能对学生的学业具有促进作用。学习看似轻松、简单,实则是一项很复杂的脑力劳动,往往会消耗掉学生的大量精力。学生在学习一段时间后,往往会觉得疲倦,尤其是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一般来说,这类学生不能坚持长时间学习。如若非要长时间学习,他们会觉得非常疲倦,还会引发其他身体不良反应。而对体能较好的学生来说,学习是一件较轻松的事情。即使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精力和能量,但由于其本身的身体素质较好,他们就能承受长时间的学习。实际上,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人与人之间都存在差异。即使是同一个年龄层次的学生,也存在很多差别。学生的体能也是如此。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体能是参差不齐的。有些学生体质较好,可以轻松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活动任务,800米、50米等体能测试也可以出色完成。有些学生则不然。这些基本的体能测试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初中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体质情况进行分层教学,以达到提高学生体能的目的。[3]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良好的体能对学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初中体育教师应该积极提高学生的体能。想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体能,教师就要积极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并根据个人体质差异分层教学,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