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

2020-01-09■刘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10期
关键词:角色定位辅导员防控

■刘 凯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不但给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影响,也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新的挑战。面对疫情的严峻形势,高校辅导员如何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守护学生平安健康,助力学生成长成才,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的内涵

所谓角色定位,是指与人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和行为模式[2]。高校辅导员角色地位是与其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所处位置相匹配,与党和国家、社会、高校、学生等期望相一致的一套行为模式[3]。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的不断变化,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在传承中发展,在探索中创新,已从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者逐步向以学生成长成才为核心的教育者、管理者、服务者的多元化角色转变。

2017年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文件从宏观角度对高校辅导员职业角色给予了明确界定,即“两大领域”:教育和管理,“三个角色”:组织者、实施者与指导者[4]。

二、新冠肺炎疫情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新挑战

(一)学生分散式管理

“面对面”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在信息传递、思想沟通、情感交流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也是思想政治工作其他方法所难以比拟的。高校大学生分散于全国各地,甚至还包括滞留海外的留学生,各地疫情风险等级不同,为了防止疫情传播扩散,学校延期开学,学生推迟返校。辅导员各项日常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由线下转为线上,从“面对面”到“键对键”,原本习惯于在校内开展的思想政治工作,往往容易出现“失语”“失声”“失灵”的问题。这种分散式管理也是对高校“三全育人”最现实、最直接的考验。

(二)多变的心理情绪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部分学生会出现焦虑、恐慌、抑郁、抱怨等情绪反应,这种情绪还会通过社交媒体出现“网络感染”,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线上教学虽然解决了学生的上课问题,但因线上教学缺少面对面的沟通,师生交流渠道不够顺畅,时常会出现网络不稳定的情况,导致学生容易出现负面情绪,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部分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的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满足当下,不作矫正,慢慢扩大自己的舒适区范围,形成难以逆转的惰性心理。各种心理情绪交织在一起,无疑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三)复杂的舆论环境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舆论场也是极其重要的战场。疫情期间,网络上各类信息、各类传言铺天盖地、真假难辨,一会儿打着权威报道的旗帜,一会儿提出官方求证的辟谣。一些西方国家不是借机加强国际合作协力抗疫,而是将疫情政治化,制造意识形态偏见和冷战思维病毒,攻击中国和中国制度,挑拨中国与他国关系。而有些宅家大学生也是“机”不离手,不停刷取信息,不加甄别,跟风转发,掉入“从众效应”的陷阱,逐渐失去了自我思考的能力。疫情舆论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巨大、波及范围广,使得监管难度加大,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

三、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

(一)疫情防控的组织者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辅导员要认清肩负的重大职责使命,全面落实疫情防控各项工作要求,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大局意识,服从指挥安排,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工作抓实抓好。要时刻保持通讯畅通,密切关注学校的工作动态和部署,将学校的通知要求及时传达到每一个同学,做到全覆盖,零疏漏,自觉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辅导员还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头落实防控要求,严格遵守疫情防控各项规定,主动参与基层社区疫情防控工作。

二是做好信息摸排。辅导员要创新工作方法,按照“学校、学院、班级”三级防控管理体系,形成以学生党员和主要学生干部为依托的疫情防控网格。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及时掌握学生动态,密切关注学生身体状况,准确报送各项统计数据,严格落实“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在全面排查的基础上,重点关注身处湖北等疫情重点地区的学生,采取师生“一对一”联系机制,掌握其行程和健康信息,提醒其做好防控和隔离工作,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受疫情影响情况。

(二)网络舆论的引导者

一是加强舆论引导。辅导员要及时发布权威的疫情信息和学校相关通知,引导学生科学理性认识疫情、应对疫情,自觉服从学校防控工作安排。加强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引导学生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不发表、不转发不正当言论,勇于同一切不利于疫情防控的言行做斗争。要密切关注网络舆情,主动回应学生关切,做好网络舆情应对预案,防止突发舆情事件发生。要引导学生坚定信心,集思广益,用实际行动汇聚起疫情防控的网络正能量。

二是敢于发声“亮剑”。疫情期间,对网上恶意传播和扭曲疫情信息等现象,辅导员要积极发声,及时辟谣,主动担当,成为网络“意见领袖”,努力掌握疫情防控舆论话语权。针对网络上一些西方国家试图借此抹黑、污蔑中国的险恶言论,辅导员必须敢于发声,敢于“亮剑”,敢于旗帜鲜明地进行批驳。作为学生的引路人,辅导员的及时“亮剑”不仅是工作的需要,更是态度的传递,让学生体会到营造良好网络生态,维护国家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三)中国之治的传播者

一是坚定制度自信。新冠肺炎疫情以一种特殊方式,让人们直观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5]。辅导员要把“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作为加强学生制度自信教育的生动案例和鲜活素材,引导学生深刻感受制度优势之下疫情形势出现的积极变化,防控工作取得的积极成效;引导学生深刻体会中国人民在疫情防控中展现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引导学生真诚抒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和理论认同。

二是讲好中国战“疫”故事。辅导员要挖掘宣传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既要从宏观层面讲好“制度优势”,也要从微观层面讲好“人的故事”,弘扬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引领广大学生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刻苦学习和成长成才的实际行动中。同时,将疫情防控阻击战作为一本生动的“教材”,从人与自然、国家与人民、担当与责任的角度,打造特殊而又鲜活的“思政大课”,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凝聚众志成城、全力以赴、共克时艰的强大正能量。

(四)学业成长的助力者

一是助力在线教学。按照“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总体要求,辅导员要提前摸底学生在线学习条件,全面了解学生在线学习存在的实际困难,针对偏远地区网络信号差、流量开销大等问题,利用学校相关政策给予精准帮扶。通过线上班会、在线问答等方式,对线上教学相关要求及软件使用技巧进行专题培训,借力在线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加强辅导员与任课老师之间的信息沟通,共同开展教学管理,共同抓好课堂纪律,保障线上教学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二是助力毕业生“云就业”。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关心高校毕业生就业。辅导员要及时转达党和政府对毕业生的关心,解读当前形势和就业政策,增强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通过开展网络就业“云指导”,为毕业生推送简历制作、面试技巧,提升毕业生求职技能。指导毕业生积极参加网络招聘会,通过网上投递简历、远程视频面试等方式实现网上签约。针对未签约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学业困难学生,辅导员要提供精准的就业指导和帮扶服务。

(五)健康心灵的守护者

一是加强心理疏导。身心健康是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基本前提。疫情面前,每个人都不可能置身事外,可能出现紧张、恐慌、焦虑等情绪反应,甚至产生消极、悲观的情绪。辅导员可以通过线上咨询、电话访谈等方式,引导广大学生正确面对疫情,培养理性平和的心态。对于身在疫区或被病毒感染、出现明显应激心理反应的学生,辅导员更要主动关心,持续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消除焦虑恐慌,减轻心理压力。

二是注重人文关怀。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辅导员要时刻把学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真心关爱学生,指导学生落实个人防护措施,自觉遵守居住地域防控工作要求。要全面了解身处湖北等疫情重点地区学生和因疫情导致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需求,“一人一档”建立台账,“一人一策”精准帮扶,及时将学校的关心关爱传递给学生,实现特殊困难补助全覆盖,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面对复杂的新冠肺炎疫情,高校辅导员要主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坚守思想政治工作主阵地,准确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心系学生,全力以赴,身先士卒,冲锋在前,用行动诠释使命与担当,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自己的力量。

猜你喜欢

角色定位辅导员防控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角色定位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外语教师的课堂角色定位探究
刍议体育特长生辅导教师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