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理健康课堂教学中渗透中学生积极心态的探索
2020-01-09史旭屏
史旭屏
(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健康教育系 吉林四平 136000)
一、绪论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积极心态的培养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新名词,人们尤其认为在学校教育中学生的心态状况是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因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建设,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和积极发展的社会心态。因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是每一个心理健康教师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心理健康课是中学阶段不可忽视的科目。其课程形式应该多样化,除了个体咨询和团体辅导之外,心理健康教师更应注重的课程形式是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进来的课堂教学。在心理健康课中,教师应把培养中学生的积极心态作为主要教学任务。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提高班级整体的教学质量。因此,本文以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探索积极心理学渗透进入心理健康课堂教学中的途径和方法。
二、积极心理学的内容
培育积极心态要借助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支撑。积极心理学兴起于美国,是指借助实验方法和相关测量手段,来研究积极因素,挖掘积极力量,发挥积极作用。[1]教师采用积极心学理论,能够促进我国中学心理健康课程模式的转变,有利于培养中学生积极、健康的品格,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动力。
三、心理健康课堂教学中渗透积极心态的途径和方法
(一)从教师本身出发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学生的领导者,教师的一言一行时刻影响着学生。中学生处于青春期阶段,具有很强的模仿心理。心理健康教师应该通过自身的积极心理品质去感染学生。因此,作为一名心理健康教师,我们首先就要有健康的心态,这样才能为人师表并言传身教,积极地向学生传播正能量。比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把自己作为“试验品”,把自己或者自己的所见所闻作为案例呈现在课堂当中,从而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青春期学生的一个特征是敢于挑战权威,表现出叛逆的行为。因此,教师就应该放下居高临下的权威形象,让学生敞开心扉亲近自己,从而感染学生,使学生拥有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
(二)改进教学方法
1.讲授法和体验法相结合
心理健康课与传统应试科目不同,更注重学生的实践和在课堂教学中的体验。心理健康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设置合理的问题情境,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进来而获得积极的体验。比如,很多同学之所以有厌学的消极情绪,是因为无时间观念,不会自我规划和管理时间。教师在时间管理这节课中就可以带领学生制作时间囊,写出这一学期的奋斗目标,让学生在学期结束时打开时间囊,看看自己是否完成了目标。通过这样的方法,教师可以使学生时刻牢记自己的目标,唤起积极情绪,在实现目标时体验到幸福感和成就感,从而增强自信心。因此,心理健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的积极体验,就能够在学生成长过程中产生积极的影响。
2.游戏法和讨论法相结合
中学生特别是独生子女,他们具有强烈的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这导致许多学生都存在与他人沟通的障碍。因此,心理健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比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每组发放一张海报纸,然后以组为单位制作小组海报,最后让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除了这种室内游戏以外,教师还可以考虑户外活动,如举办班级趣味运动会、小组拔河等游戏,让学生感受集体的力量。这些游戏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学会宽容、懂得分享,从而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
3.自我测评法
心理健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使用测量和评估方法来帮助学生养成积极的心态。比如,中学生经常面临考试压力,严重时会产生失眠、食欲不振等不良情况。教师就可以使用《考试焦虑测验》(TAT)来测量学生考试前的心理特征,或带领学生做考前减压训练,来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让学生以最佳的心态面对考试。测量表和问卷能够直接反映学生的心理状态,教师应该结合这些心理调查,客观地分析测评结果,从而实现对学生心理的客观、真实评价。[2]
4.借助新媒体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在网络上进行资源共享。心理健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利用网络来传播积极的健康心理。比如,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播放一些与积极心理学有关的视频课程,也可以放一些优美的音乐来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教师还可以制作班级的心理课堂网站,鼓励学生在网上查阅资料、定期上传积极心理案例或分享鼓励学生的话语,使同学们能够共同发展和相互勉励,从而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班集体。
(三)改进教学目标
传统教学目标注重双基的培养,心理健康教师在课堂中则要进一步提升教学目标,即在讲授基础知识和培养基本技能的同时,还应该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向学生渗透积极向上的心态,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比如,在克服早恋的课程中,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们解释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必然性,让学生在面对早恋这个问题时有积极、健康的心态;然后,教师可以结合案例,客观地分析早恋的危害性,从而避免学生在这方面的心理畸形发展。[3]
四、在心理健康课堂教学中渗透中学生积极心态的意义
课堂氛围是师生与客观环境中各种因素相互作用而营造出来的一种心理氛围。心理健康教师在课堂中渗透积极心态,有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从而为学生提供高效率的学习环境。[4]心理健康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使学生将积极的心态带入到其他学科的课堂中,这在很大程度上也能够提高其他学科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五、结束语
为了将积极心理学渗透到心理健康课程中,心理健康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指导,提高学生的自我满足感和幸福感。教师还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生活中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心理健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效能感,从而把学生培养成为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