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学生泛在学习 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2020-01-09余建勇

科学咨询 2020年6期

余建勇

(深圳市南山区同乐学校 广东深圳 518052)

一、创建良好的数字化技术环境,为项目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学校要优化设计,尽最大努力让各项建设在泛在学习中发挥最大效益。学校硬件建设,特别是电脑室、图书馆、功能室的设计要考虑双网覆盖,支持多种终端、多种平台,融计算机教室与学科信息化教学研究室为一体。与此同时,教师要积极了解、搜集、整理泛在学习环境下的教学平台、软件和资源等,为各学科泛在学习教学研究创设良好的条件。

二、创设新型的泛在学习模式

泛在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理论体系,顾名思义就是指无时无刻的沟通,无处不在的学习,是一种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刻获取所需的任何信息的方式[1]。简单地说,就是利用信息技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可以在任何地方、随时使用手边可以取得的科技工具来进行学习活动的学习环境。

由于教师对泛在学习还处于初步理解和初步尝试阶段,对无线终端的使用和未来教室的应用还不太成熟,再加上学生无线终端配备比例不高,学生的泛在学习意识仍较薄弱。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学校就要逐步增加学生拥有无线学习终端的比例,同时,加强对学生泛在学习的宣传、培训,引导学生进行泛在学习,从而提高学生泛在学习的意识。在泛在学习环境下,学习是一种自然或自发的行为,学习者可以积极、主动地学习。没有教师指导,在这种混沌的环境中学习,效果是不好的。尝试开发出符合泛在条件的高效学习模式,是教师当前最紧迫的任务。笔者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依托公共开放平台和网络教学平台,利用各种网络资源和学科资源,做了以下创新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借助百度云的分享及视频在线播放功能,构建翻转课堂在线学习辅导的学习新方式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如果想采用翻转课堂的学习方式,学校需要大量投入,构建平台。而现在,借助开放的百度云视频分享功能,教师就可以轻松地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把需要学生课外学习的内容存入百度云,共享给学生。学生登录百度云就可以收看相应的内容,然后自学。

在对学生的学习辅导上,教师结合百度云和二维码做了一些探索,解决了传统模式中,学生回家后作业不会做,只能等第二天到校问老师的问题。教师对学生作业中难度较大或易错的题目录制讲解的视频,或将问题答案存入百度云,然后生成对应的二维码打印在作业后面。学生需要查看对应的答案或视频时,只需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就可以打开相应视频,获取问题的答案。

(二)借助远程视频平台,拓宽学生视野

大数据时代,作为“数字移民”的教师要尽量融入网络,以应对“数字原住民”给自己的工作带来的巨大挑战。教师借助远程视频平台,在信息技术教学和革命传统教育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通过远程视频平台和山区孩子共上展示课,与国外姊妹学校互动交流,与国内兄弟学校举办辩论赛等。

(三)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产品,各学科探索基于泛在学习环境的新教学方式

学校根据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和学科发展实际,聚焦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深度应用,要求语文、英语、美术等学科开展泛在学习环境下的学科教学创新实践。如某教师执教《将相和》一课,因为运用了eClass教学平台[2],课堂的深度和宽度都得到了扩展。学生学习本课需要对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因此,教师在第一环节提供了“《史记》简介”“战国历史简介”“课文人物简介”“课文难词解释”等资料,要求学生阅读、了解。学生轻轻一划iPad,这些资料便呈现在眼前,他们马上就回到了那个英雄豪杰辈出的时代。学生在课堂上借助平板电脑,利用无线网络阅读老师指定的文章,大大提升了学习的效率,课堂的容量扩大了。在学习词语环节,学生进入平台点击“练习”做题,答案立马揭晓。老师也能在最短的时间里知道哪个词语学生掌握得很好,哪个词语还有学生不明白,需要进一步讲解,从而快速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在学习活动中,平台的讨论栏会显示每个学生对三个小故事的概括。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就一目了然了。学生在批注了感悟后,要拍照上传自己在书上所画所写的内容,也能看到别人如何批注。

教师根据教学设计灵活选用支持智能终端设备的学科应用软件,优化学科教学;利用无处不在的泛在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海量的学科资源,拓展学科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多重交互功能,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益。

泛在学习是一种蕴含了丰富学习理念与教育意义的新型学习方式。构建泛在学习环境、推动泛在学习有望成为支持终身学习、提高学生信息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这需要教育者敢于创新,大胆尝试,开发、总结出更多适合在泛在环境下学习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