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学校管理的牛鼻子
——专注班级科任教师协作组建设
2020-01-09徐峰
徐 峰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中学 陕西延安 716000)
一、观点提出
学校管理始终是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也是一个大话题。好的管理能使学校柳暗花明,甚至起死回生。很多中小学校为了寻求好的管理方法,不惜代价,到处取经,但往往不得要领,只是照葫芦画瓢,不成样子,总是悻悻然半途而废。那么,有没有一个简单易行的法子呢?有,那就是专注于班级科任教师协作组建设。
二、理论依据
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说:“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同理,学校管理就是将为学生服务的思想真正落实到位,通过协作组达成垂直管理[1],并发挥其机动、灵活、长效的优势,以此达成“支部建在连上”的高效管理机制。
三、研究分析
协作组首先直面课堂教学问题,其次针对的是班级管理问题,最终要解决的是教师专业发展问题。
(一)课堂教学的问题,症结在于各科任教师各自为“政”
就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写不完的作业来说,各科作业量大、面广,面对堆积如山的作业,为了应付各科教师的检查,学生抄作业成风。这样高强度、低效率的学习每天都在重复。天天打疲劳战,却没有明显的效果,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进程中看不到希望,削弱了学习劲头。这样,部分学生难免会情绪低落、思想涣散,从而给班级管理带来不可预测的诸多隐患。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协作组的统筹协调。协作组完全可以班级“协作微信群”为阵地化解这一矛盾。各科任教师通过微信群探讨学生基础厚薄、学科强弱,由此分类、分梯次布置作业,让基础好的学生学得更好,基础弱的学生不再疲于应付。这样一种良性互动的学习方式不仅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节班级的学习氛围,而且能使各科任教师在互动的过程中更好地、深入地了解班级的学习状况,进一步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这样的良性循环,随着协调管理的进步,必将迸发无穷的威力。
(二)班级管理的问题,症候在于各科任老师几乎没有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的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的问题,如擦黑板的问题、整理讲台的问题、课前准备的问题、学生着装的问题、上课注意力分散的问题、班级卫生清洁的问题、团结互助的问题,以及集体荣誉的问题等,就目前来看,几乎全都被压给了班主任,使班主任压力“山”大、疲于奔命。仅凭优渥的报酬,很难激发他们的带班的热情。
如何减轻班主任的管理压力,让学生自主管理真正落实到位,使带班成为一种乐趣呢?这需要协作组在微信群里广泛而深入地交流、探讨以上提到的诸多问题。其中有一些问题是需要随时注意和解决的,有些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相机渗透解决。各科任教师参与班级管理,自然就能形成一个多维的、立体的管理体系,使班级的日常运作更透明、更规范。无论是学生个人的问题,还是集体的问题,往往都会被消除于萌芽状态。随着学生间关系的日益融洽,班级的日常运作会越来越顺畅。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症结在于隔靴挠痒
与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相比较,教师专业发展才是学校工作的根本[2]。这项工作的复杂性在于:一是工作主体是成人,不像学生那样可以被领着走,学校难以给政策,更不能下命令;二是教师专业发展周期长、见效慢,难以立竿见影。
破解这一难题需要我们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行简要、辩证的解读。从狭义上讲,教师专业发展是个人问题;从广义上理解,教师专业发展事关学生发展、学校发展,以至于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此二者的辩证点在于个人价值的彰显。而协作组正好为不同科任教师发挥个人专业所长提供了最适宜的平台。语数英、政史地、理化生,每位科任教师都需在班级管理中彰显个人的专业特质,让学生因你而个性,使班集体因你而出彩。学校要极力营造这样一种氛围,迫使教师在钻研专业知识的同时,不得不拓展知识面,以适应学生的需求、跟上班级的节奏,在彰显个人价值的同时,推动学校教育发展,成为一名与时俱进的教育工作者。
(四)课堂小组建设的问题,似乎已成为横亘在课改进程中的一个顽症
我们必须明确一个事实,那就是人都是有惰性的。成人如此,孩子更是如此。因此,仅凭阶段性的课改培训,或某一课改带头老师的示范引领,或通过某种考核的方式评价课改效果等,是很难达成建设好课堂小组的目标的。由于这些都是阶段性的跟进工作,回落反弹是不可避免的。
协作组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一是发挥其垂直管理的作用,即将课改的精神直接传达给协作组。二是突出协作组工作群机动、灵活的特点,不受时间、空间及人数的限制,2~3人就可以展开关于小组建设的探讨、交流,且群中所交流的信息可供其他人随时分享、参考。三是彰显协作组长效工作机制的价值,以协作组的连续性工作为小组建设源源不断地注入活力。
事实上,协作组最具威力的功能就在于能全方位激活学校运作。这在一定意义上促进了各学科知识的融合,拓宽了学生的思维,也使学生能更好地学以致用。
四、跟进措施
1.在课堂教学方面,学校应将教师参与小组建设纳入学生打分评价体系,并作为评价教师的重要参考。
2.在班级管理方面,学校应将教师参与班级管理纳入学生打分评价体系,并作为评价教师的重要参考。
3.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学校应将教师课堂知识的专业、丰富、深刻性纳入学生打分评价体系,并作为评价教师的重要参考。
大道至简,以问题为导向,找到问题的关节,寻求突破口,就能轻松化解问题、破解难题。学校管理的关节在教师队伍建设、班级管理和课堂教学。班级科任教师协作组的建设就是联动相应关节的核心,有助于达成全员参与、上下同心、齐抓共管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