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诊改视域下高职院校校本专业质量标准建设分析

2020-01-09廖细春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12期
关键词:质量标准校本标准

■廖细春

(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广东 广州 510550)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过近40年的改革与发展,已步入基于标准推动质量提升、不断完善发展的时期。2015年以来,教育部先后发布《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启动相关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提出“要以完善质量标准和制度、提高利益相关方对人才培养满意度为目标,建立常态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可持续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当前,在各高职院校,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实践载体,专业质量直接负载着人才培养质量,基于专业质量标准建设,落地专业诊断与改进,推动专业良性可持续发展,是实现高职院校卓越人才培养质量的现实选择。

一、专业质量标准的价值定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出台《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推动标准研制,用先进标准引领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提升”,《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中提出“发挥标准在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中的基础性作用,将标准化建设作为统领职业教育发展的突破口,持续更新并推进标准建设和在职业院校落地实施”。在高职院校教育实施中,专业是统领,是实施人才培养的基本单位,专业质量本质上就代表了学校的质量水平,专业质量标准体系的建设可以说是学校质量标准体系建设的逻辑起点与核心。综观世界高等教育,尤其是欧美主要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经验,都广泛重视专业标准建设,并将之作为教育质量保障的核心来加以实施。如诞生于20世纪初期美国的专业认证制度逐渐成为各国最为重要的教育质量保障工具[1],先后有《华盛顿协议》《悉尼协议》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通过标准引领认证专业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质量保障体系。其中《悉尼协议》相当于我国教育体制中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标准,它从培养目标、学生发展、毕业要求、课程体系、教师队伍、支持条件、持续改进等七个方面对工程专业教育给出了具体标准,以标准为依据,通过专业自评、专家评审等促进专业质量改进,形成了专业质量保障的有效参考范式。

在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专业质量也一直是教育质量问题中被关注的焦点,在政府部门主导的各类评估及项目建设中,都以专业建设作为核心载体,来引导和推动学校质量建设,并制订发布了一系列相关的评审指标与建设标准,如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中的专业剖析指标,高职示范校建设专业评估指标,高职院校重点、品牌、特色专业建设标准,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标准等。2019年教育部发布了新一轮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对高职各类专业从专业名称、入学要求、修业年限、职业面向、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及学时安排、教学基本条件、质量保障等方面给出了指导标准,对各高职院校科学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深化专业教育教学改革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上述一系列评估指标、建设标准、专业教学标准构成了指导学校专业建设的国家层次的质量标准。行政管理部门以此宏观管理和监督学校专业建设,学校以此为据,落实各项建设任务,以确保专业质量满足专业建设场域内的各利益相关方。

国际社会的专业认证标准和国家发布的一系列评估、建设标准都是各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规范的重要参照,但各高职院校由于服务区域有别,发展定位各有特色,建设一套适合学校层次和定位,具有可操作性的校本专业质量标准,是学校专业建设亟需要做的事情。校本定位层面的标准,主要指基于学校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本区域、行业、企业对人才需求的特点进行设计、总结凝练出解决实际问题并具有学校特色的标准,体现学校自己的办学逻辑与规律,能够具体到学校专业建设微观环节的调控与诊断[1][2]。将专业建设目标具象化,把提高专业质量的理念转变为完善的制度,引领专业的设计、组织、实施,对专业建设过程提出规范性意见,对结果提出目标性要求[3],在专业建设实践中起到导向、诊断、基准的作用。标准是学校专业建设的行动准则,学校应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具有校本特色的专业质量标准,规避泛化、趋同等弊端。

二、校本专业质量标准建设的基本思路

1.与国家标准有效衔接,融入国际标准

在学校层面,校本专业质量标准要以国家层面的标准为政策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政策性文件中对专业质量的标准以总体框架体系的形式,宽泛化对专业建设提出了宏观要求和普适性标准。而高职院校具有显著的区域服务性,专业服务面向、定位、培养目标和发展路径各有不同,校本专业质量标准的构建不能只是跟着国家标准,完成上级的任务,应有自己的战略考虑,需以国家层面的标准为基础参照,根据自身服务区域环境和培养定位,将国家标准落小、落细、落地,在微观环节上细化和具化,形成可操作、可执行的校本专业质量标准。国际环境方面,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持续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全球开放,国际化人才培养需求不断扩大,国家也提出了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世界水平的高等职业学校骨干专业(群),专业质量标准构建与国际标准的接轨能有效推动专业形成持续的核心竞争力,具有国际视野和长远战略。从内适性和外适性双重取向上,建立源于专业自身需求的质量提升长效机制。

2.关注校本特色,凸显专业个性

因专业服务面向区域有别,建设定位有异,建设基础有差,校本专业质量标准应对接所面向行业企业要求,考虑校情,尊重专业个性来构建。自“放管服”改革以来,专业建设自主权下放给各高职院校,学校专业建设在国家指导体系框架下,具备了宽松、个性化的实施和发展空间,关注专业个性,建出校本特色,才能实现专业建设中的“人有我优”,形成有效的竞争力。各专业需结合市场需求和条件基础设置个性化的发展战略,专业质量标准应立足校本特色,有专业自身的独立思考和创造空间,不能是国家层级标准的直接照搬和重复。要认真分析学校专业发展定位、各专业发展产业行业环境、国内外标杆专业、专业自身的条件基础、专业发展中长远目标等,构建个性化的质量标准体系,分级分类,搭建起校本层次型质量标准结构,基础强制性标准和特色标准区分,有的放矢推进专业建设。

3.覆盖影响专业建设质量各因素,构建标准体系

学校专业建设场域内,相关利益主体多元,内容繁杂,环节交织,多因素影响专业建设质量。校本专业质量标准的构建,需要改变当前校本专业质量标准的碎片化、零散化的供给,构建系统化的专业质量标准体系。需要对学校专业建设的内容、环节进行梳理,把准影响专业建设质量的关键因素和环节,建立覆盖各要素、各环节的系统化的质量标准,并以具化的、可操作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呈现。分析学校专业建设,围绕专业人才培养这个核心,专业教学、专业管理、专业绩效是专业建设中的核心内容,专业教学涵盖专业培养目标规格定位、课程体系和结构、教学环节安排、基本教学条件等,专业管理涵盖专业发展规划、专业设置与调整、专业管理机构设置、专业质量控制等,专业绩效涵盖学生发展、毕业生就业质量、社会需求反馈等方面,要素杂、环节多,涉及人、财、物广。学校需要梳理清楚各要素本身的内涵及各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构建起整体系统的标准体系。

三、校本专业质量标准的体系框架

专业诊断与改进是以专业质量标准为衡量标尺,通过标准检验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对标找差,再反向反馈,采取措施改进专业建设,以实现学校质量要求的保底和提升。要落实专业诊断与改进,需要将专业建设目标具象化,根据上述标准构建原则,覆盖专业建设各环节因素,以扩大国际视野为发展导向,对接国家标准,突出学校专业发展独立思考和创新,可以从专业教学、专业管理、专业绩效三方面来构建和完善校本专业质量标准体系。

(一)专业教学

1.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依据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总目标,广泛、充分调研专业服务面向区域行业企业发展现状和人才市场情况,明确专业就业岗位(群),进行专业就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基于职业岗位(群)和职业岗位迁移,准确描述专业知识、技能、素质规格要求,立足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突出职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设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与目标就业市场需求相吻合,能满足专业场域内各利益相关者需求。

2.课程体系

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校企协同,构建凸显职业属性,基于职业工作过程、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系统化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设计能充分考虑学生的职业生涯需要,清晰展示学生学习进阶路径,根据素质、技术技能、个性发展要求,合理设置基础素质通识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实践环节课程符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求。各门课程的定位、目标、任务明确,各课程标准嵌入行业企业标准,体现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引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师资队伍

教师数量能满足专业教学需要,职称、年龄结构合理,有合理数量的企业专家兼职教师。教师专业背景和水平能满足专业教学所需,能开展专业理论实践研究。教师能密切联系从教专业实践领域,不断提升职教能力。以专业带头人为引领,形成教学团队,积极参与教学研究与改革。制定专业师资队伍规划和建设计划,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骨干教师、双师素质教师培养,促进师资水平持续提升。

4.教学设施

教学设施设备能满足专业培养方案实施的需要。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场地、设施、设备、环境符合课程教学标准要求,能够营造出真实的生产环境,体现与真实岗位工作一致的职业性、生产性,管理制度健全,执行到位。校外实习基地数量能满足学生实习所需,基地安全、环保符合国家标准,应急设施和措施完备,软硬件设施完善,能满足专业实践教学需要,能够与校内实训基地互补,建设能实现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践、校内模拟训练和校外真实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实践教学条件。拥有合适的网络系统、图书馆和相关资源。

(二)专业管理

1.专业建设规划

有效分析专业面向区域产业发展动态、学生就业市场、区域内同类标杆专业情况,制订出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能有效指导专业建设的总体和阶段建设规划,形成周期性、动态调整专业机制。

2.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成立由校内专家、行业企业技术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制订完善的工作章程,工作职责明确,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规划、年度建设计划、年度建设总结进行审定与监督,指导、推进专业建设各环节工作,引导专业良性、可持续发展。

3.专业质量监控

制订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覆盖专业培养方案制订、批准、执行全过程,严格执行,建立教学评估与检查制度,定期进行课程体系和教学质量评价,专业教学基本文件和教学管理档案分类规范归档保存。

(三)专业绩效

1.学生发展

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跟踪与评估,记录学生过程性评价,有效进行学生学情分析,掌握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素养达成度,有学生学习指导、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心理辅导等方面的措施,并能有效执行落实。

2.毕业生就业质量

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统计分析毕业生毕业就业率、专业对口率、薪酬水平。调查了解毕业生就业后对在校学习体验、培养质量的反馈。

3.社会需求反馈

进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反馈调查,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专业知识、专业实操技能、沟通合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的满意度。

猜你喜欢

质量标准校本标准
中药材黑及草质量标准研究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全国畜禽屠宰质量标准创新中心落户山东诸城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忠诚的标准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美还是丑?
全国轻工业质量标准工作大会在京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