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民宿旅游特色发展研究

2020-01-09邹红梅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12期
关键词:民宿旅游经济

■邹红梅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义乌 322000)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果,城市居民的人均收入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旅游成为了城市居民放松的重要方式,由此推动了我国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乡村民宿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得到了蓬勃发展。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发掘不同乡村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并与乡村民宿充分结合,有利于满足本国旅游市场对乡村民宿旅游的需求,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提升乡村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1]。因此可以看出,深入研究乡村民宿旅游的特色,将其与乡村旅游充分结合,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研究乡村民宿旅游有关的内容,立足于民宿旅游经济建设以及民宿旅游经济发展的视角,以期能进一步增强民宿旅游产业化发展的竞争力,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文化传播和传统文化的继承,推动整个社会的和谐进步。

一、乡村民宿旅游发展现状

现阶段,乡村民宿旅游有着巨大的消费市场。相关报告显示,到2018年,国内乡村民宿收入超过5亿元,累计接待房客200万。同时,市场消费主力逐渐倾向于“90”后、“00”后,其有较高的受教育程度,更倾向于个性化消费,旅游消费方面更加重视内涵和品质,而乡村民宿特色旅游恰恰能够满足上述需求。在此基础上,政府部门也大力促进乡村民宿旅游业发展,从国家政策层面推动民宿旅游的进一步拓展。此外,网络信息技术加持,也为乡村民宿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提供了良好的支持。将5G通信技术、移动互联网、云服务等技术应用其中,能够提升乡村民宿旅游不同方面服务的便利性,如民宿预定、民宿旅游信息检索、配套设施服务咨询等,还能够为游客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但另一方面,现阶段乡村民宿旅游发展也存在一定的不足。现阶段我国乡村民宿旅游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服务质量、细化程度有待提升。住宿服务是现阶段乡村民宿旅游的核心,在此基础上衍生的旅游服务项目相对较少,其旅游项目存在局限性,多是农家乐等传统项目,缺少对当地人文情怀、民宿文化等方面内容的有效挖掘,导致生命力发展受到限制,不利于促进乡村民宿可持续性发展。同时,乡村民宿建设规划相对较为欠缺,且配套环保设施也有待完善。一些乡村民宿在建设发展的过程中,未与周围环境、乡村整体景观结合考虑,导致出现违规违建的情况,一些民宿经营者为了建设独特风格的民宿,随意破坏耕地、山林,从而导致乡村风貌被破坏,还对周围生产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此外,大量游客进入乡村民宿旅游,也会增加大量生活垃圾污染,不利于乡村卫生保障。国家层面制定了民宿市场准入标准,但就实际状况看,市场进入门槛较低,且从业人员服务标准的规范性很难定性。乡村村民大多为乡村民宿的经营者,其经营管理水平、服务意识以及文化素养等方面都有待提升,因此使得旅游服务质量也有待进一步提升。如果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体验不佳,很难再次光临,因此便导致乡村民宿旅游可持续发展受到限制[2]。

二、乡村民宿特色旅游发展策略

(一)保证建设用地,配套民宿设施

在民宿发展的过程中建设用地是保证民宿发展的基础条件,解决建设用地的相关问题,能够有效地推动民宿的快速发展[3]。目前在各个地区推动民宿特色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首先,要制定明确的土地出让制度,进而能够使民宿的经营者确定自身的产权。现阶段使用的相关制度尽管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民宿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建筑用地的归属权争议,但是这一制度是否符合民宿经营者的实际需要则有待考察。地方政府在推动民宿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地考虑民宿经营者自身的利益诉求,结合当地实际的发展目标,以及当地原住民的实际需要构建合理恰当的策略,进而推动当地民宿产业的快速发展。其次,有关部门应当重视民宿旅游建设用地,并在开展配套民宿设施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民宿旅游服务体系,加快民宿旅游环境建设,持续增强民宿旅游经济的竞争力,奠定民宿旅游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基础。最后,乡村建设用地的合理规划和使用,能够确保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并在乡村持续稳定配套民宿设施的基础上,完善乡村的建设用地计划,确保乡村经济的持续进步。同时完善民宿设施,以乡村经济发展和建设为核心,保障建设用地,有助于提高乡村经济发展的效果。

在民宿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各个地方政府在推动民宿特色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以当地实际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为基础,构建高标准的基础服务设施,为民宿旅游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由于民宿旅游产业化发展对市场化需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民宿旅游在不断发挥其作用的基础上,实现民宿旅游环境的全面发展与进步,并在及时有效地体现民宿旅游建设用地和配套设施设备高效利用的基础上,为其创设更加优良的经营环境,满足人们对民宿旅游环境和文化的需要,达到强化民宿旅游产业化进步的目的,奠定民宿旅游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进行整体规划,推动品牌建设,优化服务策略

乡村民宿旅游与传统的旅游项目,例如酒店、农家乐等存在着较大的区别[4]。传统上的城市酒店在对消费者进行服务的过程中遵循标准化、定制化以及个性化的服务,其服务的根本目的在于满足顾客自身实际的需要。传统旅游项目服务的最终目标是满足消费者的有效需求。在传统旅游项目中消费者处于较为强势的地位,酒店提供的各项服务更多地体现为一种消费和买卖。传统农家乐的目的则在于满足消费者回归自然,体验乡土文化的诉求,其在消费过程中对其他环节的要求较低。因此对于乡村民宿旅游规划建设而言,需要在明确与其他类型旅游项目差异的基础上,优化规划工作以及服务策略,促进品牌建设。

同时,乡村民宿旅游面对的消费者与传统旅游消费面对的消费者存在较大的差距。从整体上对乡村民宿旅游消费者的特征进行分析可知,其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大部分都接受过较为良好的教育,综合素质较高;二是具有较为丰富的旅游经验,能够对旅游项目的各个方面做出一个较为合理的评价;三是具有较高的审美能力。民宿旅游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满足传统旅游能够满足的各项需求,还要具备较高的文化定位。民宿旅游的经营者在一定的程度上要充当起“教师”的角色,其能够给予消费者某种精神上的启发。在民宿旅游经营的过程中经营者自身的综合文化素质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决定了民宿旅游给消费者带来的体验。民宿旅游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强化对民宿经营者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其能够掌握基本的民宿经营技巧,具有较为丰富的知识储备和较为高雅的文化审美情趣,能够满足消费者在精神层面的需要。

民宿特色旅游实现长远发展的关键在于构建完善的计划体制,进而在发展的过程中推动自身的品牌建设,使自身具有的某一特色能够成为一个在市场具有影响力的品牌。在进行整体发展规划的过程中,首先,要对自身所具备的各种类型的资源进行深入的研究,进而制定对各种类型资源进行利用的相关策略。在编制发展规划的过程中,要强调和突出绿色发展的理念,明确各个区域在整体中充当的角色,明确发展过程中的次重点,要有序地对各个项目进行有效的开发。在进行旅游项目开发的过程中要适当地集中资源,进而将某一项和几项旅游项目作为当地发展的特色项目,对整个地区的民宿旅游发展起到较好的带动作用。同时,通过整体规划以及品牌化建设,优化整个民宿旅游服务环节和设施,并在民宿旅游经济产业化发展的进程中,实现民宿旅游经济的高度稳定进步与发展,促进民宿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与发展,并体现民宿旅游经济建设的重要价值。最后,乡村民宿建设的过程中应当优化服务措施,发展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指导乡村民宿经济建设,并为广大游客带来更加专业化的服务,体现民宿旅游的优势和特点。同时,开发与民宿旅游相结合的服务战略,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增强农村经济建设的可靠性,发挥农村经济建设中民宿旅游的优势,赋予乡村民宿旅游以更多的指导,奠定乡村民宿旅游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建设民宿旅游品牌化经营项目,对塑造乡村民宿旅游的品牌形象,推动乡村民宿旅游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

(三)遵循行业规范,培育自身特色

随着相关产业的发展,我国现阶段已经出台了关于民宿旅游发展的相关规定及标准,其对促进我国民宿产业的有序、高质量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地方在推动民宿发展的过程中要加强对相关文件的学习,进而在实践的过程中切实地遵照相关文件的要求。各个地区民宿发展本质上不是一种模仿,而是依据自身地区所存在的特色展开。因此,民宿旅游发展的关键在于明确自身的特色,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把握住“特色”这一核心,进而避免在整个产业中呈现出诸多的同质化竞争现象。同一地区民宿旅游发展的内部也应该强化“特色”的理念,即不同的项目要存在根本性的差异,进而给游客带来一种完全不同的体验。民宿旅游在发展的过程中特色应该体现在旅游的方方面面,例如各种类型的建筑,在追求统一性的同时应该具有差异性,各种饮食产品应该广泛地吸收各个地区的特点进而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要,各种类型的服务业应该呈现出自身独一无二的特点。乡村民宿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行业规范,培养乡村民宿旅游的特色,从而指导乡村民宿旅游经济全面开发,推动乡村经济建设与发展,促进乡村经济的持续进步。

(四)开展有序协作,优化竞争秩序

传统模式上企业在竞争的过程中遵循的理念是有你无我,胜者为王的理念。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样一种竞争理念已经被淘汰,在新时代新形势下,竞争已经转变为一种全新的合作方式,其强调在竞争的过程中相互协作进而实现共同发展。地区在推动民宿旅游发展的过程中这种竞争性的合作主要体现在强化内部的协同力度,完善内部的服务链条,强化外部形象的塑造,构建完善的基础设施服务体系。通过开发有序协作,优化竞争的民宿经营秩序,引导乡村民宿经济体系发展,形成系统化的竞争优势,奠定乡村经济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且在开展有序协作和优化竞争秩序的基础上,丰富乡村民宿经济发展的思路,增强乡村民宿经济发展的竞争力,奠定乡村民宿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有序合作的一个关键和重点就是乡村民宿经营者协作进行相关的营销工作。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前阶段我国市场基本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民宿发展行业亦是如此。因此,有效的营销工作会吸引游客,是推动民宿旅游发展的关键。单一的民宿经营者个体力量较为薄弱,营销活动之中耗费的资金、时间成本较为高昂。在开展自身的营销工作时,首先,整合营销需要政府、民宿协会、民宿集群主体、民宿业主个体相互协作,统筹推进,共同实施,需要建立起一套成熟且稳定的整合营销协作机制。其次,整合营销需要全力做好产品市场定位,综合利用互联网、报纸、电视等媒体,将最核心、最有代表性、最富特色的价值通过适当途径推送给旅游者,方便旅游者认知和选择。最后,需要高度重视民宿旅游者的旅游体验。乡村民宿旅游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旅游活动,消费较农家乐消费略高,目标人群目前较少,伴随着自媒体时代的来临,发展乡村民宿旅游需要高度重视口碑效应这种成本低、效果好的宣传方式。因此,积极开展有序的乡村民宿旅游经济,在积极利用民宿资源的基础上,保护生态环境,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增进人类爱护自然的情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且在自然环境持续稳定平衡的状态下,能够促进整个农村地区经济环境的改善,在乡村增收的情况下,进一步开展乡村旅游经济,对文化传承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结合乡村旅游产业化发展的优势,经济开展个性化的乡村民宿旅游,能够持续稳定地传递给人类以保护自然的文化,奠定人类长期与自然和谐相处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

(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民宿旅游发展重要的无形资产,也是乡村民宿旅游者看重的核心价值之一。乡村民宿旅游的发展要始终以生态环境为基础,民宿的规划者、建设者、当地居民、民宿客人都要高度重视生态资源的保护,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有效利用传统村落特色民居改造发展旅游民宿,不破坏生态环境和自然肌理,新建民宿要保持低密度,不得破坏山水田园林等自然景观,注重民宿与自然的和谐。在民宿旅游的经营活动中,要高度重视环境质量,尽可能减少民宿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体现乡村民宿旅游环境保护的重要价值,促进人、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对持续发展乡村民宿旅游经济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奠定乡村民宿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使得乡村民宿经济发展更具有可靠性和持续稳定的发展能力,促进乡村民宿旅游经济的全面建设及发展。

三、结束语

现阶段乡村民宿旅游已经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在推动这一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首先要解决土地用地,为构建完善的基础服务设施奠定基础;其次,要抓住自身的特色,并围绕自身的特色展开各项旅游服务;最后需要加强自身内部的建设,合理地利用自身内部所具有的各种资源,进而使乡村民宿旅游在整个市场中具备足够的市场竞争力。文中研究了乡村民宿旅游发展有关的内容,立足于农村经济建设和农村环境发展的视角,进一步增强乡村民宿旅游的可靠性,发挥地区经济的优势,体现地区文化的特点,带给人们以更加多元化的民宿旅游体验,丰富乡村民宿旅游产业化发展的思路,奠定了乡村民宿旅游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基础。重视开发乡村民宿旅游经济资源,带动农村经济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体现农村经济发展的优势,从而确保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实现农村区域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民宿旅游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孪生院子民宿
东胡林民宿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你是民宿达人吗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