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专业技能竞赛对教学改革的启示
2020-01-09周融
周 融
(海南医学院生物医学信息与工程学院 海南海口 571199 )
一、专业技能竞赛的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当前,各种专业竞赛正是围绕这一规定的精神,积极探索和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大量具有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高校通过专业技能竞赛的方式,从大赛项目内容、考评标准等方面入手,分析教学改革的方向和策略,能够建立和完善突出能力培养的教育课程体系与标准。[2]同时,专业技能竞赛能够深化高校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水平,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培养出真正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二、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
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一直沿用解放初期,从前苏联传来的凯洛夫教育思想,强调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就是课堂教授方式,并充分肯定教师在教育和教学中的主导作用。[3]这种传统教学方法虽有利于教师对教学课堂的组织管理和把控,但也存在很大的弊端,如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等。专业技能竞赛,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
三、专业技能竞赛对高校教学改革的启示
(一)中心的设立
高校通过设立竞赛中心,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出台一系列相关规章制度,使日常管理更加规范化。竞赛中心可聘请专业技能方面的知名教授和学科带头人,由他们负责拟定与学生能力相适应的学科研究方向,指导学生开展各种应用研究和实践,并担任中心组织的各类竞赛的学生顾问或评委。这就是实行导师负责制,既以学生为中心、又以教师为主体,[4]导师依据学生各自的特点来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法和指导计划。
(二)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法
1.日常教学
日常培训计划从大一开始制定,贯穿于整个本科阶段。高校要在开展实训教学过程中结合竞赛内容作为教学的依据,实施“项目工作过程”为核心的实训教学。项目的设置要紧密结合教学实际,将竞赛作为专业教育改革的方向。高校要积极组织开展与专业技能竞赛相关的第二课堂活动和相关选修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每学年,高校可以分年级组织开展竞赛,竞赛内容将紧扣本学年教学内容。对于不同基础的学生,专家组给出不同程度的竞赛试题,来满足不同基础学生的要求,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专题训练
参赛选手的选拔从大一开始,选拔有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和责任感的品学兼优的学生加入到备赛人员的行列,并实行学生自由组队。低年级学生主要负责竞赛的后勤保障工作,使其提前知晓和熟悉竞赛的各项流程,为后续的竞赛人才选拔打好梯队基础。参赛选手主要以高年级学生为主,专家组依据历届竞赛试题并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模拟题并进行仿真训练。竞赛团队要定期参加由专家组组织的专题培训,并每月召开工作会以检查各组学习情况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三)资源共享
学生收集的各类文献、编写的模块和撰写的文档等资料,都要实行网络共享,以供大家互相学习和借鉴。竞赛团队要分年级定期召开交流会,交流近期学习实践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大家对较为集中的问题,要采用集中分析讨论和会后跟进落实的方式来加以解决,从而强化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竞赛团队还要积极开展兄弟院校间的交流,认识各自的优势与不足,并取长补短,为以后的教学明确方向。
(四)积极开展校企合作
竞赛团队要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以分组形式定期到相应企业或对口单位进行交流学习;也可实施双导师责任制,除学校导师之外聘请相关企业或单位的高级技术人员为企业导师,带领学生开发实际项目并加以指导。这样能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深入到实践中,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前沿和实践技术。
(五)教师的培养
高校要定期选派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高校和企业去学习深造,以开阔教师队伍的视野,增强他们的专业知识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同时引进高水平技术人才,带动教师团队能力的提升。高校要将教师参加技能竞赛的成绩纳入教师考核体系,尤其是对青年教师,要通过参加技能竞赛来促使青年教师迅速融入专业氛围,并提升专业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结合日常教学工作,积极组织和参与专业技能竞赛,可以进一步促进和深化高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和质量。这也将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提升高校的教学质量,培养出真正的高素质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