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农村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
2020-01-09洪振慧
洪振慧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钦南区久隆镇新明小学 广西钦州 535017)
班级管理是农村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对体现学生的主体价值、顺利开展教学活动大有裨益。为了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农村小学教师要注意不断学习、提升,了解新时代改革背景下班级管理的新内容、新要求和新标准,做好前期的细节准备工作,抓住发展机遇,着眼于目前班级管理活动中存在的不足及困惑,不断缩小与城镇学校之间的差距,保证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落实。教师要关注班级管理重难点的分析及研究,在与学生沟通和互动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习惯,保证其能够主动为班级管理活动的稳步推进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做好班主任的思想工作
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目前,有一部分农村小学已经按照教育主管部门的相关要求,在《班主任管理条例》的引导下积极落实了不同的班级管理活动,明确了小学班主任的教育教学管理责任,但效果不容乐观。之所以会出现这一现象,主要在于教育主管部门没有落实好后期的监督工作,监督检查环节缺乏力度及时效性。另外,学校与家长之间还没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反而存在一定的冲突、矛盾。比如,有的教师会采取惩罚的形式来帮助解决学生自主学习情况不佳的问题,却难以得到家长的认可。有一部分家长直接将这视为体罚或变相体罚。因此,农村小学班主任自身也产生了许多心理压力及困惑。
二、加强对班主任的管理和培训
为了充分体现班主任班级管理的组织价值及引导作用,学校必须了解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及现状,加强对班主任的管理、培训,着眼于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活动中存在的各类不足,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保证班主任能够掌握班级管理工作的核心和要点,从而采取恰当、可行的管理策略与学生交流、沟通,使各项班级管理工作正常推进,让学生和老师都能在教育教学实践及自主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和教学动力,主动为学校各项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多依据。许多农村地区的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家校合作还没有发挥出相应的作用,班主任在教学管理时面临诸多困惑及矛盾。对此,学校领导要加强与班主任之间的沟通、交流,了解班主任工作的真实状况,落实好后期的班主任班级管理培训工作,让班主任能够结合个人已有的社会生活实践经验,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三、为家校合作搭建好桥梁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同等重要,两者都会直接影响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及班级管理的效率、质量。为了尽量避免外部因素和心理因素的负面影响,班主任必须加强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和沟通,了解家教合作的要求,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分析新时代改革背景下素质教育对班级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以此调整后期的管理策略和管理方向。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数量较多,家庭教育质量不容乐观,班主任与学生相互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较少,难以真正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及优势,无法实现家校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与共享。为此,在推进学校管理工作之前,班主任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探寻一条全新的教学合作路径,促进班级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除此之外,许多农村小学已开始加强沟通机制建设,通过构建家长工作委员会的形式来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保证班主任在落实班级管理活动的过程中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具体表现,从而主动调整后期的班级管理策略及方向,充分体现这一工作的可持续性及一致性。另外,这种家校合作的教育教学形式还能化解家长与老师之间的矛盾、冲突,降低班主任的工作难度,减轻班主任的工作压力和负担。
四、给予学生锻炼的机会
不管是素质教育,还是新课程改革,都明确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一点在班级管理活动的过程中也需要着重体现。因此,班主任在推进班级管理活动之前,需要结合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和发展要求,保持与学生之间的紧密交流和沟通,了解学生在班级管理活动中的真实状态及参与积极性,给予其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能够充分释放个性,在主动参与和自主实践的过程中学会自我教育和自我调整。老师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针对不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学习积极性,筛选相应的班级管理内容和形式,将恰当、可行的管理策略与学生的自主实践活动联系起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让学生在参与各种锻炼活动时获得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基础及参与积极性都有所区别。教师需要结合班级管理活动的变化,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适当调整后期的管理策略,有的放矢,充分发挥班级管理工作的作用及优势,为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发展及自主探究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五、结束语
在小学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明确新时代改革背景下农村小学教学改革的相关要求,充分发挥创造性班级管理策略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