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2020-01-09王松涛
王松涛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河北承德 067000)
在新时期下,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也是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流方向。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积极创新和优化传统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在第一时间了解我国关于创业的各项政策法规,以真正实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目标,减少学生在创业中面临的阻碍。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
第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创新创业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促使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发生变化,使学生正确认识创新创业,科学地应对各种文化相互碰撞下思想认识上存在的错误。[1]思想政治教育也能够促使大学生认识到对于社会发展而言,在创业中充分发挥自我价值的重要意义,从而促进学生以社会及国家发展作为重要责任,为社会主义建设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第二,教师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点,在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内涵涉及到多个方面,如交流能力、专业素质等。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创业的热情,还可以加强学生创业的洞察力,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创业,从而取得创业的成功。
二、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有效措施
(一)全面客观地分析创业形势和政策
就一些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来讲,教师几乎不会分析当前的创业环境以及创业政策。这就造成学生不能正确地评估现阶段的形势,无法结合基层的具体情况对个人的知识结构进行优化,从而在创新过程中出现很多阻碍。还有很多创业者都选择到一线城市或者二线城市发展,很少到三线或者四线城市,然而,尽管在大城市的创业机会相当多,却要面临着很多竞争压力。那么,作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师,我们在教学中就需要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创新创业观,让其可以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防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得不到稳定发展;而且还需要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道德素质,防止其出现犯罪行为。[2]
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要善于独立思考,要根据周围的现实情况以及国家的有关政策和法规,对创业形势进行全面分析,进而充分地调动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促使学生合理地制定创业目标,让学生在思想上正确认识创新创业,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优势。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容易受到地方政策所带来的影响。因此,思想政治教师在教学中也需要与学生一起认真地解读创业政策,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教师还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将有关形势政策的内容当做关键点,引导学生从宏观的角度对国家文化及政治等方面情况进行分析,从而显著地减少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所碰到的风险。
(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共融性,正确地引导大学生坚定创业的信心
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创新创业教育中,教师可以将其规范作用和转化作用全面地发挥出来,不断地加强学生的斗志,鼓励学生在创业中勇于克服困难,从而让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创业就业中具备更多的个人竞争优势。
首先,当前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人员都来自班级辅导员。对此,学校应积极组织有关人员的专业培训。因为辅导员不是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人员,对心理教育知识掌握得很少,而创新创业教育对心理专业知识有相当高的要求,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因此,学校应该要积极地组织有关的专业教育培训,使思想政治教师可以了解最基本的心理教育方式。教师只有及时地了解学生在创业中存在的心理问题,才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其次,高校要加强学生创业的心理教育。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重视大学生创业中的心理疏导,要让学生以乐观的心态面对艰难困境,在遇到问题时要及时与教师和朋友交流,对于他人提出的合理建议要尝试着采用。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念。[3]
最后,高校要深入调查学生各方面的心理情况。高校应该积极地开展对各专业、各类型、各籍贯的学生进行心理普查工作,尤其是对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存在的特定心理情况,要迅速地给予他们适当的心理辅导,从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和高效性,保障大学生进入社会后能够成功创业。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校需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中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使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创新创业方式,避免在创业中出现方向错误的问题,从而科学地引导学生创业。同时,教师还要促使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地分析国家政策和形势,从而将创业风险降低到最小化。并且,教师必须要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共融性,正确引导大学生坚定创业的信心。只有这样,高校才能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实现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目标,从而将更多的新鲜血液输入到我国的社会经济建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