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实施策略探研
2020-01-09张鸿军
张鸿军
(甘肃玉门石油机械中等专业学校 甘肃玉门 735211)
引言
我国在新课程标准的持续推进下,情感教育已经成为现代音乐教学的重要形式,既能有效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也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有积极的帮助,是达成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举措。情感教育的本质是师生之间的互动,通过交流实现情感的交互与感染,由此,可以建立更牢固与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可以获取学生的信任,从而让教学过程更加流畅。同时,学生也能亲近教师,有问题与疑惑愿意与教师主动交流。从而形成有利于教师教学、学生成长的良性循环。
一、中职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意义
(一)促进学生的音乐理解
音乐是一种以表达情感为核心的艺术形式。情感教育是一种非常贴切的教学形式,通过师生之间的情感交互,能让学生拥有更加敏感的情感感知能力。教师在赏析音乐作品时,学生会更容易通过情感的指引,获得音乐的共鸣,这是学生理解音乐,获取音乐涵养的重要途径。教师要通过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内容抒发,以及作者本身的情感经历等,表现音乐的真实诉求。同时,完成情感的交流,让学生从情感的角度深化音乐的认知。[1]
(二)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音乐素养是对音乐的一种感知与审视能力,而情感的交流是其中的核心。情感教育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情感敏感度。在音乐的世界中,学生也更容易从情感的角度,感知音乐表达的内容。在长期的情感熏陶与感染过程中,学生能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态度,拥有充满音乐的精神世界。
二、中职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途径
(一)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基础条件。因此,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可以融入学生中,与学生共同学习和成长。从而消除固有的师生隔阂,与学生达成良好的信任关系。由此,才能有效实现情感的交流与沟通,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与兴趣。[2]
例如,教师在教学交响童话《龟兔赛跑》一课时,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龟兔赛跑的动画短片。同时,以交响乐伴奏,教师坐在学生中央,与学生共同赏析这部作品。在欣赏结束后,可以开展小组讨论活动,可以打破固有的师生关系,教师也要加入一个小组中,在师生相互的辩论与探讨中,总结学习的知识与内容。这样,能让教师有效打入学生内部,从而构建更加稳定和谐的关系,为情感教育的实施打好基础。
(二)挖掘音乐的情感元素
音乐作品与乐理知识是音乐课程的主要内容,从教学内容入手,也是实现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在音乐中挖掘与情感相关的内容,从而引发学生的情感联想与认知,达成情感教育的目的,让学生从音乐中学到正确的三观,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例如,教师在教学《小小少年》这首歌时,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歌唱的技巧,更要从情感上让学生理解歌曲的内容,或者通过合唱团的演唱录像,让学生观看演唱时的人物状态,青春洋溢、姿态挺拔、正能量满满的少年演唱。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能让学生拥有贴切的歌曲表达能力,也能收获积极心理的暗示作用,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
(三)探究音乐的背景故事
每一首音乐都有其背后的创作故事,从音乐背景出发,是教师完成情感教育的关键路径。音乐是表达情感的艺术,蕴藏着创作者浓厚的情感与诉求,潜藏着作者的岁月与经历。因此,教师通过分享音乐背景故事,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达成情感教育的目标。
例如,教师在教学《同一首歌》这首歌时,有的学生只知道有一档音乐综艺节目与其同名。但这首歌的创作渊源却有着悠远的历史故事,其创作原型来自于19世纪30年代末的一个年轻音乐人。由于当时上海沦陷,在此国难当头之际,生离死别与希望破碎成为了当时的主基调,在人心惶惶的背景下,这个年轻人通过这样的一首歌,激励了身边的人,要永怀希望,唱响未来。这首歌后来被人们传唱流行至今。教师可以通过这样的故事背景讲解,让学生深入了解歌曲,并从情感上感受音乐的魅力与美好。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情感教学对中职音乐教学有重要的影响,是学生建立良好情感认知的过程,也是他们拥有正确情感态度的过程,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理解力与审美素养。因此,教师要掌握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挖掘音乐情感元素、探究音乐背景故事等,实现音乐课堂的情感教育,从而让学生能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