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当重视时代背景的解读

2020-01-09

科学咨询 2020年6期

李 锦

(广东省轻工业高级技工学校 广东广州 510315)

作家的个人生活经历、社会大背景会影响他的文学创作。优秀作家的作品中重视流露对家国命运的担忧、对劳苦大众的同情、对黑暗社会现实的批判、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职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带领学生深度解读课文,站在时代背景的宏观角度品读课文,让学生读懂课文;立足时代背景,分析人物情感和内心世界;做好课内外阅读素材的衔接,帮助学生沉浸在阅读情境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文章文学特色,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1]

一、立足文章创作的时代背景,有利于引领学生深度解读课文

中职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很多古今中外的佳作。其中,有很多文章具有一定的年代感,中职学生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语文教师要重视文章创作的时代背景,帮助学生读懂课文,提升学生的阅读效果。例如,语文教师在带领学生阅读鲁迅先生的《药》这篇课文时,很多学生对课文中提到的“人血馒头治疗痨病”感觉非常震惊,感觉成年人应该不会被这种愚昧思想欺骗。但这篇课文中的华老栓一家却是倾尽一切,买了沾了革命烈士夏瑜鲜血的“人血馒头”。课文依托特殊的时代背景,描写了清朝末年的黑暗社会现实,封建统治阶级疯狂迫害革命者,广大人民群众愚昧迷信,民风落后不开化的时代背景,这为课文中华家买“人血馒头”、茶馆里为革命者就义叫好的冷漠茶客埋下了伏笔,也是课文悲剧发生的根本原因。中职学生结合这样特殊的时代背景,可以进一步理解和消化“人血馒头”的含义,这不仅是代表了革命者流血牺牲却不被民众认可,无法唤醒民众的抗争决心,而感到悲哀,唤醒旧中国千千万万国人的决心。学生可以从课文凄清、压抑的阅读氛围中,感受到鲁迅对革命者的敬佩,对未来革命事业的期盼。结合时代背景,学生对国民觉醒、社会责任感有了全新的认识,对这篇课文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二、穿插时代背景讲解,有利于分析人物的内心世界

中职语文教师在为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时,可以结合时代背景进行阐述。例如,艰苦岁月里的奋斗精神,对某一种情感的抒发,从而清晰刻画出人物形象,让学生更加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又如,教师在分析郁达夫《故都的秋》这篇课文时,要结合“故都的秋”来分析作者的创作情感,这篇写景散文中流露着淡淡的哀愁和孤独,这是为什么呢?教师可以结合微视频来展现北京的秋天,展示作者文中呈现的秋晨院景、秋槐落蕊、秋蝉残鸣、北国秋雨、秋枣奇景。在作者眼中,北国的秋天要远胜于“人间天堂江南”的秋景。很多学生不能理解作者对北国秋天的情感。语文教师可以结合这篇散文的创作背景进行讲解。郁达夫是当时著名的左翼文化代表人物,在文化展现上进行抗日斗争。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政策,郁达夫被迫离开了北平,在1934~1937年经历了逃亡生活,这篇散文创作于他重返北平期间。故都不仅仅代表了郁达夫对家乡的思念,也代表了对革命理想的坚持,北平是他抗日斗争的“战场”,现在却被迫逃亡。郁达夫通过这篇散文抒发的是对北平的思念和眷恋,以及对革命尚未成功、革命志士受到反动迫害的担忧。因此,这篇写景散文中流露着忧独、寂寞之情。学生结合这一特殊的时代背景,对“故都的秋”有了深刻理解,对郁达夫的内心世界有了全新的认识,体会到革命前辈大无畏的奉献精神及崇高的理想信念。

三、结合时代背景穿插课外阅读资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很多中职学生并不喜欢阅读,他们自主阅读能力比较薄弱,需要语文教师加以引导。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阅读《雨中登泰山》这篇课文时,可以结合一些描写泰山的课外阅读资料。如关于泰山的古诗词。学生熟悉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名句,作者却选择描写雨中的泰山,描写了自己雨中登泰山的经历,冒着大雨攀登泰山,雨越下越大,形成了水雾一般,让人看不清楚路,雨水和泉水融为一体,产生了飞泉流瀑的壮丽景观。泰山的雄伟与险峻是学生熟知的,天气尚好的情况下,攀登尚且困难,作者却选择冒雨勇敢攀登是值得敬佩的。语文教师利用微课展示了泰山的雄伟,结合文章创作的特殊年份(1961年),正处在我国困难时期,国内百废俱兴。作者创作这篇文章,更多是希望鼓励群众,树立战胜艰难险阻、勇攀高峰的决心,对读者进行鼓励和鞭策,希望全国人民携手渡过难关。作者这种家国情怀感动了学生,学生自主投入到阅读中,搜集这一特殊时期的文学作品,感受文学家身上的家国情怀,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融合时代背景解读,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中职语文教师要注重对文学作品时代背景的解读,带领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度阅读,进而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阅读莫言的《卖白菜》时,可以结合莫言的相关作品进行赏析。莫言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人,他的作品语言朴实真挚,很多都是描写乡村生活,在困苦生活中展现了中国人独有的坚韧和抗争精神。这篇课文描写的是1962年的春节前夕,为了一家人的生计,母亲不得不卖掉家中仅有的三棵白菜,朴实的一家人在卖菜过程中遇到了尖酸的老太太,12岁的“我”为保护母亲挺身而出,却因为多算了老太太一毛钱,让母亲留下了眼泪,这一过程中要把握“我”心理上的变化。六十年代正处在我国困难时期,学生要结合这一时代背景进行赏析,感受勤劳的中国人坚韧、善良的品格,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2]

总之,中职语文阅读教学要重视时代背景,根据不同的阅读内容,讲解特定的时代背景,提升学生的阅读和文学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