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反思性教学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与研究
——以宝鸡文理学院为例

2020-01-09

科学咨询 2020年6期

郝 娟

(陕西宝鸡文理学院 陕西西安 712013)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尤其对于年轻一代,他们为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条件。翻转课堂就是在此种土壤中培养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此种教学模式体现以“课前观看教学视频,课堂上教师为学生答疑解惑,培养学生学习独立自主性”[1]的特点,遵循了杜威的“体验式”教育模式。

一、反思性教学和翻转课堂

(一)反思性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上完每一节课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但从教师培训所学的许多教学方式和教学理论中又找不到有效的解决办法。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客观地观察教学并且对所发现的现象进行批判性反思。教学主体(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当通过不断研究,来解决教学实践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原名“Flipping classroom”,近年来,已成为教学界关注的热点话题,被广大教师认为是“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挑战”[2]。此种教学模式之所以被广大教育研究者认可,是因为他具有以下优点:第一,它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实现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标;第二,它使学生自己认识到了学习过程的重要性,符合杜威的“从做中学”的教育理念,也符合维果茨基的“i+1”的学习理论;第三,它主张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答疑解惑。这有助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使气氛变得更活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反思性教学在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实证研究

翻转课堂的优点毋庸置疑,但这种以“课前观看教学视频,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疑惑进行回答与解释”为特点的教学模式也给一线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课前备好课,梳理好自己的教学思路,研究出合适的教学内容展示的顺序与方法,就能顺利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而对于新型的翻转课堂,教师面临着无法提前准备或预测学生的问题,或者无法更富有逻辑性地向学生答疑解惑。这种教学理念对教师的基本素养和输出知识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笔者以反思性教学理论为指导,来探讨如何提高教师的基本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参与宝鸡文理学院理工本科学生的英语教学过程的英语教师——笔者自己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目的

本文笔者是一名普通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师。笔者以宝鸡文理学院为例,坚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半年后,通过检测学生的英语水平、问卷调查、听课或录制视频来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否有所提高。

(三)研究方法

本文笔者采用了反思性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典型的反思性教学日志、调查与问卷、课堂观察(包括听课和录制视频)三种研究方法。

笔者根据对反思性教学模式的理解,结合大学英语课堂实际情况和翻转课堂的特点,对反思性教学在大学英语课堂和翻转课堂中做了尝试性研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观察。笔者在半年内的教学过程当中,每周邀请一位同事听课,观察自己在课堂中的每一个环节,做好听课记录,同时也借助电子设备进行录像。课后,我们对课堂中的每一环节进行讨论,取其精华、去其糟怕,为提高教学水平打好基础。

2.撰写反思性日志。笔者在半年内的每节课课后,坚持撰写教学日志,对自己在本节课中所采取的教学方法、课堂上的教学失误、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课程设计是否合理,包括为学生答疑解惑的思路、逻辑、方法等进行详细记录和反思。

3.改进措施。笔者在每次撰写完反思性日志后,先根据课前的课程设置漏洞、不太完美的教学环节等进行思考,独自探索改进措施和新方法,并将新方法用于课堂教学中,再通过同事听课,和与同事间的讨论,得出新的改进措施,将其应用到新课堂中,观察其课堂效果。以下列出一些教学日志和同事在最初听课时所发现的不足之处,及其改进措施。

第一,对于教师,我们不仅要在课前整理好本节课所牵涉到的知识点,还要对每个知识点做到融会贯通。这样才能在面对学生的提问时做到游刃有余。

第二,有关教学方法,我们需要多阅读有关教学技能方面的书;多与同行教师、老教师进行交流和探讨,大胆尝试。

第三,师生关系方面,我们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以改善严肃的课堂气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4.成效评价。笔者在坚持撰写教学日志半年的时间里,每周邀请同事听一次课,并在课后探讨教学中的不足与改进措施,寻求更好的教学方法。通过半年后的评价诊断,笔者的教学方法有所改进,并在应对各种突发问题时也能做到游刃有余。此研究对笔者所带的180名学生和7名同事就有关教学方法发放了问卷调查。其内容包括:课堂气氛是否比以前更加轻松活跃;课堂效果是否有所改善;在为学生答疑解惑中,教师解释得是否清晰;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否更好等问题。

三、结论

笔者通过长达半年多的实证研究,得出这个结论:“教无定法,但有良法。”[3]教学活动要想趋于完美,是不不太容易的事,因为课堂教学是动态的、不可预见的。笔者通过实证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反思性教学是使教学过程趋于完美的有效途径,尤其在翻转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后反思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