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平台下高职会展专业课程改革初探
2020-01-09陈诗涵
陈诗涵
(扬州市职业大学 江苏扬州 225009)
一、互联网平台下高职会展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随着近几年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在线学习课程走进了高职课堂。但会展专业的在线课程资源不是很丰富,针对会展专业的课程方向比较少。另外,高职会展专业教师缺乏在课堂上融入网络资源的意识,只是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在网上查阅相关资料,很多学生网络化学习的自觉性很差。目前,高职会展专业依然采用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的口头讲述为主,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也只是教师角色的简单互换,并没有真正将互联网教学手段融入授课环节中。由于会展专业实践性比较强,考核形式多样,包括笔试、论文、作者设计等内容,教师没能结合学生学习需求的多样性进行课程改革,实践教学效果低下,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度不高。[1]
二、互联网平台下高职会展专业课程改革的有效路径
(一)采用微课教学模式,优化课堂结构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不断深入,很多的新型教学资源被开发及利用。微课在高职会展专业教学中的运用,通过形象、直观地展示学习内容,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和策划能力。教师利用微课能对学生自主学习环节的内容进行针对性讲解,根据学生的疑问点进行互动交流,提高教学目标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此外,在课后环节,教师将微课共享到网络沟通平台上,让学生随时随地点播观看,有效拓宽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渠道,教师也可以在微课中,增加与会展行业相关的最新内容,带动学生会展专业学习的热情。教师通过将微课教学模式融入课堂教学中,能够有效增强教学的灵活性,丰富会展专业教学的内容。由于会展专业的应用性很强,需要学生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及最新的行业情况,新型教学资源的融入,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最新的行业资讯,拓宽他们的视野。教师通过微课教学,让学生了解最新、最丰富的会展专业知识,并在网络平台上及时与教师和行业专家进行交流学习。[2]
(二)构建“云教室”,实现个性化学习
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主要思路应以学生为中心。互联网平台下“云教室”的使用,能够拓宽会展专业的课堂教学空间,实现线上线下教学的结合。高职学生大都属于“千禧一代”,他们伴随着互联网的成长,网络几乎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在高职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下,互联网平台的使用,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黏性”,实现他们的个性化学习。高职会展专业教师应优选课程学习软件,例如,QQ、微信、微博等媒介的使用,实现学生的碎片化学习。对会展专业中的“活动项目课程”,设计问卷调查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在学生问卷调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他们使用网络平台“问卷星”,让他们结合自身的学习需求自主设计、发放、回收问卷。这样,不仅能节省学生统计的时间,而且还增强了调查的准确率。[3]
教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借助“蓝墨云班课”APP。教师可以通过此软件为学生布置课前学习任务,学生打开蓝墨云观看教师制作的视频资料,以及相关的文档说明,并在线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观看视频,总结自己的疑难问题,进而在“讨论互动区”进行交流学习。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还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强化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在课堂授课环节,学生将自己在蓝墨云上的学习情况反馈给教师,教师采用分组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对遇到的问题进行探究,最终教师做出补充和评价。这种以互联网为平台的教学方法,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高职会展课程改革的思路,而且大数据满足了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三)引入最新潮流软件,强化实践教学
在工学结合教育的背景下,高职会展专业应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当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模式,对高职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应增加实践教学的复杂性和综合性,还应体现工作过程中的整体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对会展专业实践课程进行整体化设计,发挥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优势,在提升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使其获得较高的职业素养。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广,教师可以在实践教学环节,引入最新潮流的软件。例如,“抖音”视频比较受年轻人欢迎。而会展专业学生大都时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这种教学形式更受学生欢迎。以往会展专业的实践内容大多以办活动为主,而且活动的宣传力度不够,教学主体仅是教师一人。然而,学生利用“抖音”将实践作业拍摄成视频,借助网络平台强大的传播力,能够提高学生实践学习的质量。同时,观众越多,评价也越多样,学生获得的反馈也越丰富,为他们的实践学习提供了更多有价值的意见。此外,在实践教学评价时,学生可以把实践过程以直播的形式记录下来,教师以观看直播的人数,评论区的留言等,作为评价学生的重要标准。这样,实现了我校会展专业实践教学评价的信息化、网络化,有助于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总之,互联网平台下高职会展专业课程改革,教师应结合本专业实践性与应用性较强的特点,通过采用微课教学模式,优化课堂结构,构建“云教室”,让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并引入最新潮流软件,强化实践教学,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及职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