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旅游服务礼仪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创新探索
2020-01-09郭江虹
郭江虹
(平凉职业技术学院 甘肃平凉 744000)
服务礼仪在工作中的运用,对旅游行业从业者的自身形象,以及相关服务质量发挥了直接影响。因此,为了推动旅游产业更好地发展,提升旅游从业者的综合素质,高职院校要加强对旅游服务礼仪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从而为社会及旅游业培养出更多专业化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一、高职旅游服务礼仪课程实践教学指导思想
高职旅游服务礼仪课程具备显著的实践性特征,要求教师在开展课程实践教学时,必须要遵循一体化的原则,将课程内容与职业教育密切融合,促进学生的专业知识及综合实践能力能全面发展。首先,高职旅游服务礼仪课程实践教学的目标,是推进理论教学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双向结合;其次,教师要切实提升学生的基础素养能力,进而引导学生能更好地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因此,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时,必须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丰富与完善实践课程内容;最后,高职院校要从多方面出发,保障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以提升。旅游服务礼仪课程实践教学的另一个目标,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形成正确的职业态度,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等。教师在开展日常授课时,要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从而为学生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1]
二、高职旅游服务礼仪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有效举措
第一,教师可以开展参与式教学。参与式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增强教学实效性。另外,参与式教学还可以提升师生间的互动,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散思维,产生独特的见解与看法。高职旅游专业教师在开展服务礼仪课程实践教学时,可以选择为学生创设接待游客、服务礼仪的情境。例如,接机、安排酒店入住等。在该场景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还要鼓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实现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以此,更好地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加深专业课程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同时,为了切实提升学生的应变能力,教师在开展实际教学中,还可以专项设置在日常服务工作中,可能会出现的突然状况,将学生划分为小组,对案例展开讨论。以此,全面提升学生的旅游服务礼仪综合实践能力。[2]
第二,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开展教学。高职旅游专业教师可以选择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的课程内容进行划分,并且以场景任务的形式,引导学生广泛参与。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教师可以开展微课视频授课的形式,进而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践课程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可以利用移动终端设备在网络平台上自主下载学习资料,自主进行学习,经历课前预习、课中指导及课后巩固等全部教学过程。另外,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师生间的沟通渠道变得更加宽阔,真正取得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
第三,教师可以在服务礼仪课程中加强民俗内容的渗透。因此,旅游从业者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接触到来自不同地区的游客,他们有不同的民族、信仰及饮食习惯等。高职旅游专业教师在开展服务礼仪课程教学时,可以把民俗的内容引入到课程中,使学生的服务礼仪知识技能能够得到更好地拓展。同时,也能获取丰富的文化内涵。
第四,切实改进与优化传统的考核评价机制。教师在开展高职旅游专业服务礼仪课程教学时,要将教学目标设置为切实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并且借助开展多元化考核评价机制的形式,有效避免学生过度重视理论知识学习,而忽视实践能力提升的错误学习观念。教师可以选择将考核评价方式,以小品表演的形式实施,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场景内容,并进行编排表演。以此,更好地呈现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的效果。
第五,教师可以在校内和校外开展学生旅游服务礼仪竞赛活动,以竞赛带教学,也可以选择将比赛主题设计为展示才艺,或者是专业知识回答等形式。在主题展示环节,教师可以将与礼仪标准相关的用语、动作等加以规范化,进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比赛,并且全面掌握旅游服务礼仪的知识。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旅游专业教师要想切实提升实践教学质量,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必须做好教学改革工作,注重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将课程教学革新与实践教学多元化目标相结合,加强对现代化信息技术教育手段的利用,并创新教学模式,与旅游服务行业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在知识、能力、素养等方面,全面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