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护理专业药理学教学方法及发展研究
2020-01-09张欢欢彭小珊
张欢欢 罗 瑞 彭小珊
(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健康医学院 重庆北碚 400700)
药理学是高职院校开设的一门基础医学课程,在基础医学与临床实践中起到重要的桥梁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2]。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由于专业课程设置的原因,药理学授课课时安排较少,使得学生学习时间比较紧张、教师教学任务繁重。该专业对教学质量的要求高,要求教师在药理学的教学中,要立足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本身的岗位要求,让学生牢固掌握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学会临床药物使用的基本原则和标准规范。因此,药理学专任教师应该根据护理专业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同时密切关注药物的使用及其副作用,指导学生对临床患者合理用药,针对药物出现的副作用,要有适当的应对措施。笔者结合近两年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对药理学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对一些教学方法进行了思考和总结,旨在为提升高职院校护理专业《药理学》课程的教学质量积累经验,现报道如下。
一、高职院校护理专业药理学教学现状
(一)药理学的主要教学内容
药理学是对机体与药物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的一门实验性科学,为揭示疾病的治疗原理,阐明生命活动的本质,促进生物科学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分析和手段,是护理专业学生在大一开设的一门必修课。药理学是医学和药学的重要学科,像一条纽带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药学紧密联系起来。它涉及解剖学、病原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物化学、药剂学等多学科知识。药理学的教学内容分为总论和各论两个部分,主要是对药物的药效动力学和药代动力学进行阐述说明。其中,总论部分主要对药理学的各种基本概念和药物的作用规律进行介绍;各论部分主要是分析药物对内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的作用,以及激素类、自体活性物质等药物的药理作用、用途和不良反应,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充分发挥药物效用和不良反应的预防提供理论基础。药理学在教学大纲中对教学内容分为“掌握”“熟悉”“了解”3个层次的要求。其中,学生需要掌握和熟悉的知识点是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要求掌握和熟悉的内容占考核的90%左右;而了解的内容仅占考核的10%左右。护理学专业学生通过药理学的学习,能够熟练掌握药物的药理知识,为临床预防、诊断和治疗用药,为护理操作打下良好基础。
(二)药理学的教学方法
目前,本院对护理专业药理学的教学方法还是以传统讲授方式为主,教学过程中主要是教师通过PPT课件结合板书的形式进行教学,并结合病例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课后以思考题、练习题的方式,对课堂内容进行复习和巩固。
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目前,药理学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仍然是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式,40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方式容易使学生出现厌学情绪。同时,高职院校大一学生普遍学习基础较单薄,学习习惯较差,加之医学知识本身学习难度较大。这就更容易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大一新生刚刚步入大学的学习生活,正处于思维活跃期,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有的学生自制力较差,常常手机不离身,沉迷游戏。这就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质量。因此,如何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真正对学习产生兴趣,学到真正的知识,这是药理学任课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3-4]。
(二)课程教学质量不高
教学质量是评价学科建设水平、教师业务水平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参考标准。教学质量是学校和教师的生命线,对于学生发展、学科建设,乃至学院品牌建设这些方面都十分重要。从本院目前的病理性课程的教学来看,教学质量还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课程建设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体系,与临床实践相脱离。目前,本院的教学还停留在围绕课本知识授课上,没有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第二,师资力量有待加强。目前,本院医学专业开设时间不长,年轻教师居多,师资队伍有待加强;第三,缺乏学科带头人。药理学的学科建设离不开带头人的引领,需要学科带头人根据学科建设的实际情况来思考如何发展,同时有效地将专任教师团结起来,共同努力[5]。
三、针对这些问题思考解决方法
(一)采用多媒体的方式进行教学
在高等教育的教学中,多媒体PPT的教学方式已被教师普遍采用。它不仅能大大缩短教师上课进行板书的时间,还能让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生动。例如,药理学在介绍受体拮抗原理时,教师以制作动画短片的形式来表现吗啡和纳络酮拮抗阿片受体相互作用,能让学生准确掌握受体激动剂和受体拮抗剂的相互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在PPT中结合教学内容引入实验的视频、动画、音频或图片资料,以最直接的感观让同学们看到药物在药理学实验基础中的反应和变化过程,以及毒理表现。这可以与实验课的理论知识教学效果和质量起到促进作用,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让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互相呼应。
(二)通过讲故事让知识生动形象
对于药理学的学习,由于其知识结构的理论性较强,学习过程相对较枯燥,因此,授课教师需要对授课方式进行思考。笔者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如青霉素和磺胺药类的发现过程,阿司匹林从传统的解热镇痛到现在广泛用于预防血栓等等,讲解药物的研究发展史或者新药理作用发现史中的有趣故事,来加深学生的认识,提高学习的学习趣味,同时也加深了同学们对知识的印象。
(三)采用比较法促进理解和记忆
在药理学的知识体系中,药物种类多,药物作用复杂,有些药物虽然作用相似,但机制却不同。同学们学习起来往往不容易区分。例如,在传出神经系统药物中,受体激动剂与受体拮抗剂的作用比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引出采用列表格的形式来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的方法,以更加直观、便捷的表格形式,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帮助学生理解与记忆知识点。
(四)通过病例讨论与临床相结合
药理学最终是为临床实践服务的,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合理地用药物治疗相对应的疾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在理论教学中引用典型的临床病例,来帮助学生学习。例如,在介绍抗心绞痛的药物时,教师可以引入心绞痛的临床病例,以疾病的治疗为主,分析病因,再引导学生如何选择合理的药物,分析药物的作用及机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同学们通过临床病例的讨论,能够深刻地认识到药物的两面性。药物可以从正向对疾病进行有效治疗,也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的产生。这样的讨论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让学生把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
(五)采用翻转课堂的主动学习
翻转课堂是一种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有效方式。教师在药理学的教学实践中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让同学们根据自已的兴趣自由选题,选题内容可以是课本中的某个章节内容,也可以是临床实际病例、药品不良反应的报道等。翻转课堂要求同学们先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纳,然后制作形成PPT或其他形式的资料,在课堂教学时抽出部分时间,由每组推选出一名代表,在讲台上为教师和同学进行讲解。教师最后结合幻灯片的制作和学生现场讲解的情况,给每组同学的讲课评分,同时将本次成绩列入期末总评。这种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3],使学生参与到整个知识结构的讨论、学习中,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活跃了课堂氛围,更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和自信心。
(六)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实验教学在药理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加深记忆,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例如,有机磷农药中毒与解救实验,实验指导教师要给学生分析中毒的原理,认真观察中毒症状,并及时进行抢救实验,在实验结束后,让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同学们通过实验中的动手操作和分析比较,可以直观地了解到临床工作中药理学的复杂性。这样可以让学生明白,只有平时努力学习、掌握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才能够及时挽救患者的生命。如果用药处置不当,后果就不堪设想[6]。
(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保障药理学教学开展和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因此,高职院校应该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特别是学科带头人的培养,通过学科带头人的确立,才能做到从学科建设发展的顶层设计上通盘考虑。同时,学校还需要团结专任教师的力量,形成一个有效的教学团队。在团队中,教师可以充分交流并总结教学经验,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科建设得到切实发展。
四、讨论
综上所述,教师在药理学教学过程中,由于理论知识较多、较复杂,重难点多,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就需要在教学方法上多进行思考。教师可以尝试以多种教学形式,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把握,做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锻炼和培养同学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基础医学的理论知识打好打牢[7-9]。与此同时,在学科建设上,高职院校要重视学科带头人和专任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以此来促进学科体系的建设和完善。这样双管齐下,确保高职院校护理专业药理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科建设的良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