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教学模式在“食品工厂设计”中的改革探索
2020-01-09刘丽静
刘丽静
(云南农业大学 云南昆明 650201)
一、研究背景
从长远发展和时代前沿的角度出发,党和政府提出的“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不仅是对人民健康发展需求的考虑,也是对美好生活展望的思考,更是为新时代建设健康中国明确了具体落实的方案。因此,食品科学类专业课程符合国家健康中国战略的产业布局,教学成效与否意义重大。“食品工厂设计”是我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设相对较早的专业课程,前序课程有食品营养学、食品生物技术、食品机械、食品卫生学、食品工程原理等,这些课程包括了理论研究和实践动手两大内容。高等院校教师如何改革创新食品科学类专业的教育教学模式,面临着诸多挑战。[1]因此,多元化教学模式在“食品工厂设计”中的改革探索,是推进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升级的必然要求。
二、研究挑战
首先,现阶段“食品工厂设计”教学课程均为理论为主,实践为辅,存在理论与实践分布不均衡的现象。大量工人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基础,却没有实际动手操作的经验,纸上谈兵影响的是整个时代的学生。其次,教学重心存在较严重的偏移。专业知识的传授是现阶段高等学校的立校之本,任务之最。学生在学校通过教师的讲解获得知识,并且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因此,让学生掌握扎实的技术,在高校学习中有明显的积累,比通过分数来衡量学生的期末考核更重要。如果教师仅通过分数来衡量一个学生专业技术的好坏,很容易使自己的教学中心产生偏离。最后,“食品工厂设计”课程本身内容相对枯燥,偏重设计及计算的内容较多,教师上课时,学生容易产生单调乏味的感觉。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由于自身的专业能力不强,对“食品工厂设计”中一些较深度的文化理论,没有为学生进行深入解疑答惑。有的教师的教育教学模式还停留在照读PPT和教材阶段,上课时,也只是带着学生读完课文,画出关键,剩余的教学内容便匆匆敷衍了事。[2]
三、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主题式教学法
虽然,主题式教学法的起源很早,风靡欧洲、日本等多个国家,受到了不少人的追捧。但是,它传入我国的时间较晚,国内对此的研究时间较为短暂。因此,并未得到部分学校、教师的大规模应用。尽管主题式教学法在国内的传播范围较小,但其自身的优点,却不可隐藏。我国也有不少优秀专家学者很早就在主题式教学法方面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实践。主题式教学法的主要原则是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是一种目的性明确的教学方法,对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构建提供了借鉴与启示。其要求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运用把知识简单呈现在学生眼前的低级教学模式,而且更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心理支架的搭建。[3]
例如,教师在“食品工厂设计”的教育教学中,要根据不同专业的研究方向和学习内容,确定不同的主题。在此主题上,教学安排、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都要严格按照确定的主题方向进行。尤其是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认真发挥教师的职责,不能把课本上的知识“读”给学生听,进行机械式、灌溉式和填鸭式的教育。而是要指导学生掌握如何学习的方法,掌握实践研究的能力,通过一次次改革探索,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构建主义
构建主义认为,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可以借助一些其他的力量,帮助自己获取知识,加深印象。这些其他的力量,可以通过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等四个方面完成,对架构主义方式下的教育教学有很大帮助。
1.在情境设立方面,教师要注意教学设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教学设计的“法宝”: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目标要有深度分析,明确学生通过此次的教学设计,能够得到哪些提升和帮助;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有意义的、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情境,让学生能沉浸在课堂教学中,在其中找到学习的乐趣,找到学习的方法,从而不断提升自己。这两方面都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该重点考虑的内容。
2.教师在协作中,要重点注意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这对学生的学习有重要作用。同时,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时要注意:学生期末成绩的高低,并不能全面肯定一个学生的好坏。学生平时在课堂上的表现、学生的知识积累程度、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学生对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灵活运用能力等方面,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学生的学习成果。因此,教师在进行学习成果考核时,要从多角度、多方面深度分析学生的学习成果。
3.意义建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到的内容,而掌握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头脑中对知识形成深刻理解。教师在“食品工厂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各个章节、知识点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这是学生很容易忽视的方面。学生在理解、弄懂了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后,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通过建构式教学与实践,让学生理清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能够更好地做到举一反三,让学生不再依靠死记硬背掌握知识。
(三)快乐教学法
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要给学生施加太多的学习压力,即使是在维持课堂纪律,也不要大发脾气,大动干戈,而是要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快乐教学法的精髓是以课堂氛围为主导,让学生学会在快乐中主动学习,教师在愉悦的氛围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合作能力。好的心态才能带来好的教育效果,培养学生的兴趣是在一点一滴中积累,而不是在教师的压力下逼迫就范。因此,快乐教学法适用于学校的每一个专业,每一门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