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2020-01-09赵芝俊
杨 琼 赵芝俊 聂 乘
(景德镇陶瓷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景德镇 333400)
目前,中国经济的发展正向供给侧结构性变更,把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乃至中国质造转变升级。2016年3月,李克强总理第一次在政府报告中提出,勉励企业展开个性化制定、弹性化生产,发扬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增加品种,提高质量,创新品牌。2018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全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进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标达标,弘扬工匠精神,来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2016~2018年,国家把工匠精神写进政府报告,培养工匠精神提高至国家层面。因此,培养训练学生的工匠精神已成为高职院校的重要责任。
一、提高思想价值观,把工匠精神学深入透
高职院校培养训练学生的工匠精神,需要先提升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识和含义的理解。教师经过对学生进行思想教学工作和价值引导,使学生具有正确的职业心态和职业道德,确立正确的职业理念和职业认知,让学生把工匠精神熟记于心。比如,高职院校可以运用互联网提高工匠影响力,运用新媒体的通信传播功能,校园运用校园网站、官微、微信群聊、QQ群等诸多平台,大力推广工匠精神。同时,参考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主席全国教育大会的讲话精神,全方面呼吁全国职业学校开展“迈进新时代,中华美德职业行”的活动,高职院校也可以展开“劳动模范进入校园”活动和与工匠精神类似的教学讲座,发挥优秀型工匠人才引导示范的作用。例如,交通学院可以开展“十大最美交通工匠”和各种职业工匠,讲述自身的工作经验和奋斗过程,以及求学、求艺技能历练的经历,发扬匠人的经典事件和功绩,让同学们体会到“大国工匠”的来之不易和工匠精神的意义所在,从而制造一丝不苟的职业氛围,起到高职院校培养育人的基本作用。
二、增强教学活动实践,使工匠精神熟透于心
我校应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培育精益求精的优良作风。打造谨慎周密,脚踏实地、一丝不苟的匠心精神,训练学生优良的学习、生活作风。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志愿者工作,有利于培养他们乐于奉献的工匠精神。高职院校要勉励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观,带领学生参与志愿者,让学生走出学校环境,步入社会,大力推动实施社会实践工作,提升学生的创造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水平。比如,交通学院的学生可以利用暑期去自治县进行下乡活动,利用计算机构建互联网进行生态农业的宣传。同时,利用网站建设和推广,微信公众号的开发建立和运作,特色农产品的包装推广,园区网络建设和推广等进行宣传。经过下乡活动,同学们深入农村、社区前线,在支援服务和实践中,利用学过的知识和专业服务于社会。以此,更好地培育学生的奉献精神和工匠精神。此外,电脑专业的同学通过IT服务团队,为广大教师、学生和一些单位,提供了电脑桌面一体化、图品打印、证件拍照、校服制作等多种服务。新媒体专业同学对校外的单位,提供了媒体制作、各种宣传和技术服务。这样,不但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能力,还增强了学生的专业兴趣和核心能力。经过同学亲身实践,真正从内心懂得了奉献社会的含义,发扬了道德风气,在社会服务中锻炼出优良的工匠精神,体现了校园在人才培育方面的效果,壮大了学校在社会上的感染力。
三、高职校园工匠精神的培养途径
教师在课堂教育中,除了教导学科知识,强化技能,还要为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把工匠精神融入立德树人的过程中。运用工匠精神培养学生在劳动中达成人生的价值,实现自身拓展的职业观,自觉主动进行劳动,体会到劳动的乐趣。同时,学校要建立校园文化,把工匠精神融入进校园文化中。因此,把工匠精神融入到校园文化构建中,是对课堂教育的有效补充。而且学校要对工匠精神的培养提供各种便利,让学生从身边每个小事做起,更好地实践工匠精神。学校也可以采取演讲,知识比赛的方法,加强学生对工匠精神的含义和作用的理解,并让学生从活动中体会到工匠精神一丝不苟、无限完善的深刻含义。此外,学校要引入企业进校园,提升校企共同合作,相互鼓舞,共同发展。校园为学生向优秀人才的转变提供最初始的知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实力,以及归纳规律形成的逻辑思维水平。企业为学生实践工匠精神提供了最有利、可靠的场所,是工匠精神的向外延续,让学生在实际体验中切实感受爱岗敬业、诚实有信,让工匠精神不光是一句口号,一种精神,而是有了实现的意义和依靠。
四、结束语
总之,工匠精神是高职学校成长发展的必然素养,是校园企业合作融合的必然条件。关注工匠精神,不仅可以赢得消费市场,让中国企业变得更强,使中国制造变得更闻名于世,从而完成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完美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