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利用校园文化提升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
2020-01-09邵超强
邵超强
(河北美术学院 河北新乐 050700)
随着社会和教育的飞速发展,高校教育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但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却没有得到有效改善,许多辅导员缺乏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阻碍了学生素质的提升。对此,高校辅导员应实现自身教育观念由旧向新转变,正确解读自身教学辅助者与指引者的角色定位,从学生实际出发,重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辅导员的优势,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校园文化概述及其建设的意义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环境、精神、教育及制度等方面的独有特征。不但是一种独特的校园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特殊的价值观念,对学生的学习及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第一,校园文化是体现学校风貌、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道德观的树立有指引作用。同时,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能提升高校的形象及文化品位,对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第二,校园文化建设,能提升校园活动的质量。校园文化活动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精神载体,是学生文化品格及精神风貌的集中展现。高校要加强文化建设,经常组织一些校园文化互动,丰富高校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协作与团队意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第三,高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能够锻炼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增强他们的校园及社会责任感。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当地文化的融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社会实践的空间与机会,让他们能更加热情地投入到社会建设中,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及奉献意识。[1]
二、高校辅导员利用校园文化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校史教育
校史即“校史文化”,是高校成立、发展及变革的过程,也是高校学生与教职工进行校园文化创新的过程。校史具有极强的文化性特点,文化存在和文化现象是高校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及特色标签。如果高校没有校史文化作为支撑,其校园文化也将失去特色,无法发挥出育人的作用与优势。对此,高校辅导员应加强校史文化的运用。以此,推动学生素质的有力提升。例如,辅导员可以将学校名人及事迹渗入班会活动中,讲述历史人物的优秀事迹,并与学生一同探讨其中的精神或价值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让学生深刻体悟校园文化的精髓及价值,进而让学生的品质与素养得到有序提升。[2]
(二)建设宿舍文化
宿舍作为高校学生的重要生活场所,有极强的文化属性。加强宿舍文化的建设,对学生良好生活态度及习惯的养成,有巨大的影响作用。对此,高校辅导员在教育和管理工作中,应把宿舍作为提升学生素养的重要场所,与学生一同建设干净卫生的宿舍环境,以及和谐向上的宿舍文化。以此,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自我规范意识。例如,辅导员可以与学生一同制定宿舍管理的规章制度,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并发表自身的看法与建议,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规则意识。同时,辅导员也可以举办“卫生宿舍”“宿舍文艺比赛”等活动,增强学生宿舍的凝聚力,创建和谐、文明、团结的宿舍文化,提升学生的素质及文明意识。
(三)创新文化活动
第一,高校辅导员可以在国庆、端午等法定或传统节日里,以及开学典礼、升旗仪式等特定活动中,积极渗入价值观及德育教育。例如,高校辅导员与学生一同观看爱国主义电影、参观爱国基地、举办职业礼仪大赛等,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优势。第二,辅导员要牵线社会力量,积极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形式。例如,带领学生参加学习当地的歌舞比赛、电视访谈节目等。以此,丰富学生的文化及精神体验,提升其社会责任感。第三,辅导员应当发挥校园广播、校园期刊、校园网站的作用,宣扬爱国、诚信等价值观的教育内容,强化学生的精神文明教育。第四,辅导员可以定期运用QQ、微信等社交软件与学生一同讨论自强、奋斗等与校园文化有关的主题,挖掘其中的素质内涵,提升学生的品质与素养。
三、结束语
总之,高校辅导员应当重视校园文化的育人价值,不断延伸和探索教育方式,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设多样化的文化环境,为提升学生的素质打下可靠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