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浅谈

2020-01-09韩秀峰

科学咨询 2020年6期

郭 楠 韩秀峰 程 昀

(山东大学(威海)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山东威海 264209)

在校研究生是诸多具体科研任务的参与者,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随着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却有所下降。研究生创新能力不足、创新意识淡薄的问题也日渐凸显。因此,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工作变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如何提升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提出了相应建议。

研究生在进行创新活动的过程中,如果对存在的问题表现出新的想法,并将这些新的想法投入到活动中,即表明学生具备了创新意识,教师应采取相应的方案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将创新意识付诸实践。主要体现在学生自主学习、参加社会实践和设计竞赛等,即传统意义中的主动培养模式[1]。笔者研究发现,主动培养模式在学生创新培养中的效果更显著,如何完善学生的主动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具体建议如下:

一、自主学习,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

自主学习是指研究生自身有较强的求知欲,有主动学习的动机,并且能通过自身的毅力坚持学习。研究生创新能力较低的重要原因是自身能力较为薄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不够透彻,缺乏对问题的可预见性。而且诸多的研究生仍然维持着本科阶段的学习方法,依赖于导师给他们提出问题、总结问题,甚至安排工作。这一被动的学习模式,制约了研究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使其缺乏科研过程中对课题创新点发现的敏锐度[2]。因此,研究生要主动学习专业知识,并且进行认真深入地思考,打开思考的闸门,能积极主动发现问题,找到创新的切入点,提升研究生的创新意识。

二、社会实践,扩展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社会实践是学生接触社会,并增加社会经验、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社会发现与培养人才的主要渠道。首先,教师要加强研究生在科研实践方面的训练,引导学生了解前沿问题和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从而可以深入参与项目,在项目实践中发现问题,并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创新能力;其次,让研究生参与、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研究生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加深他们对社会实际问题的认识,还能使其发现学习和研究的方向及突破口,明确研究生阶段的主要工作目标。此外,深入社会和生活能够有效提高研究生对学习和科研工作的兴趣,培养研究生独立创新的能力。教师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入手,确立研究课题,提升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社会实践能够将理论知识与现实活动进行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现实活动的多变性,培养和提升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三、设计竞赛,提升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设计竞赛是在课程之外的与课程有密切联系的竞赛活动,是综合一门或几门学科知识的竞赛活动。设计竞赛主要是针对工科学生,通过参加各类设计大赛,全面提升自己的创新与实践能力。设计竞赛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需要学生反复对问题进行分析、决策。面对随时出现的难题,要求研究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还要有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3]。由于大多数的比赛涉及范围广泛,内容具有多样性,各种要求与标准不同,且大多要求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因此,需要学生充分发挥创新能力。一方面,研究生要适应综合性评价标准下的评价体系;另一方面,研究生要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通过设计竞赛,让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有效提高。此外,研究生通过实践学习也可以完善专业知识构架,为解决实际需求中的各种问题打下坚实基础。有些比赛要求研究生拿出成品,如何能使他们的成品在千篇一律的成品中脱颖而出,这对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也是一种不错的锻炼机会。

教师除了主动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外,还应在宏观层面多下功夫,完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加快推进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强化研究生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设,有效提高课程的有效性、高效性,对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效果进行严格把控。同时,学校要改革研究生课程考核与评价方式,实现知识的主动内化;加强创新型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实行导师选聘制,建立导师责任制,完善以创新为导向的导师评价体系;强化团队意识,发挥导师集体优势,实行团队指导模式;注重特色学科文化建设,从制度建设、管理方式、培养理念、学术规范等各环节,渗透特色学科文化内涵。国家还要努力加强创新文化建设,营造创新环境。创新文化是一种培育创新的文化,这种文化能够唤起一种不可估计的能量、热情、主动性和责任感,帮助社会或组织达到高级别的目标。目前,我国创新文化建设较为落后,与当前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现实需求不相适应,这也严重阻碍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国家应加大力度营造出全社会创新的良好氛围,为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提供有利的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