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创客和STEM的教学模型建构研究策略

2020-01-09蔡中兴

科学咨询 2020年6期

蔡中兴 黄 婷

(1.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广州 511483;2.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学院 广东广州 511483)

引言

STEM教育重视对学生跨学科知识的教育,并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创客教育则是一种倡导通过学生实践与体验的学习方式,逐步达到提升创新能力的教育理念。分析创客教育和STEM教育的共同点可知,二者都主张在教育中重视情境创建、重视学生的实践与体验,具有主张培养创新型综合人才的共同特征。基于此,教师在教学中,构建依托创客和STEM教育的教学模型,成为我国现阶段教育的趋势。本文将在分析二者融合优势的基础上,提出构建融合教学模型的具体方式。

一、基础知识的教学

创客与STEM结合教学模型的构建。首先,教师应利用技术手段,以创建生活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教师在情境的创建上,要确保符合学生的特征,且具有一定的新知识与新技能,保证情境中包含跨学科内容,还要有一定的未知信息,确保通过情境教学能够为学生知识技能、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创新意识激发奠定基础;其次,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教学内容,在尊重学生主体需求的基础上,开展基础知识教学,在创建的情境中,引导学生通过交流等形式,确定出核心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最后,教师要发挥引导与辅助的作用,讲解学生在探究学习、跨学科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应注意讲解技巧,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进一步启发学生跨学科素养的形成。[1]

二、重视项目式教学

创客教育与STEM融合的教学模型建构,教师需要通过利用项目式教学,完成对学生跨学科思维的培养,通过实践有效促进学生跨学科素养、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全面提升。在创客教育技术手段的支持下,完善对项目教学实施方案的优化设计,融合数学、专业技能知识等多种知识,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提供历练机会。教师在项目教学中,首先,需要确定项目的主题和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项目内容的确定。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需要对每个小组讨论结果的难度进行考量,合理优化项目难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实现知识与技能的提升;其次,需要设计项目方案。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构建基础方案流程,并再次进行讨论交流,最终确定项目方案。以此,实现对学生逻辑思维、发散思维的培养,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奠定基础;最后,在项目方案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编写设计程序,完成对相关模型的建立及测试,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锻炼学生在数学、物理等跨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2]

三、制定对应的评价体系

教师在创客教育与STEM教育融合的教学模型中,制定对应的评价体系,保证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效果。首先,需要制定评价标准,采用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STEM素养等内容,进行全面评价。在评价体系的应用中,教师应在传统纸质评价模式的基础上,丰富评价方式。此外,教师在评价过程中,除了要对学生个人多元能力与素养的评价,还应对小组进行评价,对作品的设计、实践效果等进行综合评价。最终将学生个人评价结果与其所在小组的评价结果相结合,作为学生的综合评价。[3]

四、结束语

STEM教育与创客教育理念具有更先进、更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优势,将它们进行融合,构建出新的教学模型,并运用于教学中,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跨学科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的提升。教师通过项目实践活动的开展,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协作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提升。为了确保教学模型在教学中运用的有效性,教师需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坚持学科知识整合、坚持项目情境的启发、坚持技术手段的支持等,从而在不断实践中,促进教学模式的完善,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