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体育院校滑雪专业的赛前心理状态

2020-01-09王丹丹郭旭婷

科学咨询 2020年6期

冷 嵩 王丹丹 郭旭婷 韩 冬

(哈尔滨体育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8)

滑雪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除了自身具有的技战术之外,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对比赛成绩的影响尤为明显。为了全方位提高滑雪运动员的比赛成绩,教师必须要求运动员具有过硬的心理素质。滑雪运动员在比赛前夕,必须充分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让自身处于最佳的比赛状态。[1]

一、赛前运动员心理变化的原因

体育院校内部滑雪专业的比赛,运动员在正式参与比赛前,通常情况下自身的身体素质已经达到了比赛要求,并且在滑雪的技战术方面,不会有明显波动。但有的运动员经常会在赛前出现一些心理变化。笔者分析了其中的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首先,由于滑雪比赛属于对抗性较强的运动类型,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滑雪技术及意志力等都有较大考验。因此,选手在比赛中,必须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最大限度激发出自身的体力,努力让自己取得优异成绩,战胜比赛对手。

其次,由于滑雪比赛属于一种竞争程度较强,并且是公开性表演的比赛,具有较强的社会和个人双重含义。因此,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会受到外界大众评论因素的影响,造成他们内心有一定的负担。于是,运动员会出现比赛紧张的现象,严重的情况下,会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的比赛状态。

最后,由于运动员非常关注比赛的名次。因此,在比赛前,运动员会存在一定的压力。但又非常渴望取得最好成绩。于是,会对运动员的大脑中枢系统形成强烈刺激,会衍生出各种心理反应,让自己的身体机能出现不同变化,直接关系到运动员的肌肉能量是否可以有效转化为技术动作。

二、心理活动强度与比赛成绩的关系

我们通过相关研究工作人员的实践工作分析,可以看出,滑雪运动员在比赛之前的心理活动情况和比赛最终的成绩之间有密切的关联。运动员在赛前心理的平稳程度,直接影响了运动员是否可以充分发挥出自己的身体潜能及技战术。有的人员在实际的比赛过程中,操作水平会随着心理活动而变化,从而创造出了个人的最佳成绩。如果运动员的心理波动幅度过大,超过了自身能承受的极限,会在滑雪比赛中,出现各种不同类型的失误。因此,运动员的心理会形成不同程度的冲击,而出现一系列心理因素干扰,造成心理过度紧张,比赛成绩不佳。我们通过对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分析,发现运动员的赛前心理状态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属于比赛之前的心理淡漠状态;二是比赛过于紧张状态,以及比赛的战斗准备状态。这些不同的赛前心理状态对滑雪运动员的比赛过程,会形成一定影响。前两种状态都是因为大脑皮层的神经过于兴奋和过于抑制,而造成的不良心理状态。因此,做好滑雪比赛前的心理状态调整,对提高运动员滑雪比赛的成绩有重要作用。[2]

三、滑雪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调整的有效方法

在滑雪比赛之前,要想保证运动员获得良好的比赛成绩,我们需要对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进行有效调整。通常情况下,在滑雪比赛项目中,对运动员的肢体动作准确度,肢体的稳定性,以及临场反应的能力都有较高要求。相关研究人员通过滑雪运动员赛前心理活动强度对比分析,得出:运动员的身体技能与滑雪技术的发挥,取决于滑雪运动员的心理活动强度,滑雪比赛成绩和运动员赛前的心理状态之间有关联。因此,在滑雪运动员正式比赛前,运动员和相关教练团队之间必须做好辅助工作,对兴奋程度不高的选手,需要采取口头激励,激发出运动员的比赛斗志。而对一些过度兴奋造成心理紧张的运动员,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运动员作出一系列心理安抚,以及心理平复活动,保证运动员能以最佳心理状态完成后续比赛,帮助运动员获取优异的比赛成绩。

我们通过相关研究工作人员的对比分析,发现在滑雪比赛中,大部分运动员整体成绩相对比较稳定。但个别运动员实际的比赛成绩和平时的训练成绩,差距相对较大。相关工作人员通过研究后,得出结论:这一部分运动员主要是因为赛前的心理状态没有调整到最佳,从而在比赛中无法充分激发出自己的身体技能,或者由于过度兴奋和紧张造成了一些比赛失误,对滑雪比赛成绩形成了严重影响。针对这一问题,在平时的滑雪训练过程中,相关教练人员需要对运动员的赛前心理状态进行模拟调整,帮助运动员树立正确的比赛心态,让他们在比赛前学会自我心理疏导和自我平复,让自己始终处于适度兴奋的比赛状态,从而让运动员在滑雪比赛中,充分激发自己的潜能和技术潜力,取得更加优异的比赛成绩。

四、结束语

总之,滑雪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需要良好的比赛心理为基础,充分激发出自己身体的潜能,以及日常训练的技术素养。这样,才能提高运动员的比赛成绩。由此可以看出,滑雪运动员在比赛前调整心理状态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