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术书刊校对的特殊性

2020-01-09马晓婷

科学咨询 2020年6期

马晓婷

(中国美术出版总社 北京 100022)

书,是育人的工具,是传播知识的途径,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证图书质量是出版社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对读者、对社会所应承担的责任。美术书刊由于其专业性,存在大量美术作品图片,作品的真伪、图文矛盾等差错较一般书刊更为复杂,故而对美术校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术书刊校对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图片上。

一、图片的常见差错

(一)图片的真伪

图片的真伪往往需要专业人士的鉴定,对于美术编校人员来说,需要具备基本的判断力。一种情况是,对于在历史上有一定知名度的画家,校对人员可以通过其生卒年和生平、书画风格、印章信息等方面做一基本判断,如书画作品中的题跋年份为作者死后时间,自然可以判定此图的真伪。至于存疑作品,校对人员可以请专家进行审定,或者要求作者更换图片。另一种情况是,同一题材的作品,作者创作有多幅,都是真品。但是与文字叙述的时间、背景等针对性信息有出入,这也算作“伪作”,需要编辑或作者更换。

(二)图片的导向问题

书画作品中常常有作者或收藏者的大量题跋,相较于古代作品,近现代作品中会出现更多作者政治思想的表达。其中难免存在导向问题,特别是港澳台的艺术家作品,我们在校对过程中要格外注意。例如,在纪年问题上,有些画家会沿用民国纪年,这在书刊中是不允许的。又如,在一次美术作品展的同名画册中,一幅少数民族画家的人像作品,画名为《伟大的先知》,这是严重的宗教类差错。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求作者提供完整清晰的作品,以便更好地审校题跋中涉及的敏感问题。

(三)图片的裁切不当

图片的裁切应等比缩减,以保证其完整性。其尺寸比例,特别是书画作品,往往会成为出版物鉴定真伪的依据。因此,美术编辑应该更多地保留图片信息,如果实在需要裁切的话,也要保证物像的完整性,避免题跋文字或人像出现裁切一半的情况。这类问题在连环画中出现较多,特别是战争场面,背景人物常常被拦腰斩断。

(四)图片的质量问题

通常,作者交稿时的插图不能直接运用在书刊中,往往需要进行修图,包括加去框、去脏、去噪点、修毛边等等。在校对过程中,修图不完善也是重点审核对象。特别是有些图片,像素低或者文件过小,无法放大,造成图片过虚,无法使用,校对人员要提醒编辑重新找图。

(五)图片的编排错误

图片放倒的情况在美术类书刊中并不多见,只需稍加留意即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镜面差错的出现,即图片垂直旋转180度。这种情况可以通过图片中文字的方向和内文的描述加以审核。

(六)图注信息缺失

图注信息的录入项及其编排顺序、图注的字号等需要全书刊前后一致。其中,作品的名称、创作时间、尺寸与图片中作者标注文字是否一致。古代作品会采用干支纪年,需要核对其对应公历时间,特别是干支纪年中腊月往往存在公历跨年的情况,校对人员更要仔细核对。

另外,图号漏写、错写等差错也较为常见,特别是章节首图漏写图号的情况最多。

图注信息与图片的间距,以及与图片的位置关系,书刊前后也应该采用一致的格式。

(七)图片与文字的矛盾

文字对图片的描述,包括作品名称、作者、创作时间、收藏地,与图片内容(颜色、物像、位置)等应该一致。例如,某社出版的连环画中,文字脚本内容为“……站起身来,从窗口探了出去”。但是,对应的图中,主人公是坐在椅子上。这与探出了窗口相矛盾。

(八)连贯性图片的前后差异

此类差错在连环画中出现较多,图中同一物体的颜色、形状,同一人物的状态等前后不一致。比如,同一人物在同一场景,前后衣物颜色不一致。又如,主人公前图左脚受伤,后图就变成右脚受伤,等等。

(九)释文错误

书画册常常会注明作品中的题跋释文,但由于作品年代久远,表面损毁,以及原作者书写问题,导致很多字很难辩识。故释文会出现以下差错:1.释错字,与原文不符;2.繁简混排;3.丢字、错行;4.标点误用。

二、对美术书刊校对人员的双重要求

美术书刊的特殊性,对校对人员提出了双重要求,即除了基本的出版常识和文字水平以外,还要具备一定的美术知识。因此,校对人员不仅要具有美术基础知识,还要及时了解美术界的新动态,主要包括:1.中外美术史;2.各流派的形成和理论观点;3.知名画家及其作品风格;4.书法五体(行、楷、草、篆、隶)特点及辨认;5.美术界及考古界的新理论、新发展等等。

由于专业性强,目前,美术书刊专业校对少之又少。校对人员往往是“单脚跳”,文字水平和美术专业只就其一。这就造成美术书刊质量相对较低。如何才能培养优秀的美术书刊校对人员,满足其双重要求呢?

第一,加强职业培训。当员工入职后,出版社应当对员工进行测试,了解员工的能力和水平,并针对个人,制定培训计划。出版社可采用举办讲座、短期脱产培训、日常考核等措施,督促员工加强美术专业的学习,尽快达到出版要求。

第二,联合院校培养。美术类院校的学生在美术专业上具有先天优势,特别是美术史专业的学生,本身具有一定的文字水平。出版社可与院校联系,提前挖掘人才,或者进行定向培养。这不仅可以解决美术类专业就业难的问题,也可为出版社培养专业人才,实现双赢。

综上所述,美术书刊的大量图片需求,造成了其校对的特殊性,对相关校对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校对人员不仅要具备过硬的文字水平,还要具有美术专业知识。如何满足美术书刊校对的双重性要求,也是出版社面临的难题。加强职业培训和联合院校培养,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