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学校医务室开展健康教育的做法
2020-01-09刘扬
刘 扬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第二中学 山东淄博 255000)
引 言
健康教育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和有评价的健康教育活动,核心是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让人们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保护和促进个体和群体的健康[1]。学校是青少年集中的地方,组织机构严密、覆盖人群广泛,加上学生之间频繁的接触,使其具备开展健康教育的良好基础[2]。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为了保障未来社会的发展,就要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学校健康教育的重中之重。当前,我国多数学校仍然对健康教育有所忽视,在健康常识的普及方面做得不够;学校医务室的教师素质有待提升;健康教育的教学质量也需进一步加强。因此,我们探究开展健康教育的做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分析学校医务室开展健康教育的原因
我们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得出以下两个原因:一是师生对身体健康的意识比较缺乏。学生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在新时代的要求下,他们面临着越来越沉重的学业负担,尤其是中学生,面临中考、高考的升学压力,因此缺乏足够的体育锻炼时间。教师在教学上也极为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缺乏对学生身体健康的关注。二是学生没有掌握身体健康方面的知识。学生想要获得学习上的好成绩,如果没有健康的身体,就无力支撑繁重的学习压力。正如俗话所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因此,学生只有把握好简单的、基本的人体健康知识,才能在生活上加以注意,让健康的体魄来为学习作保证。然而,目前多数学生对于身体健康常识都不是很了解,学校的健康教育也有所不足。因此,学校医务室就有必要担此重任,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从而保证学生健康成长。
二、关于学校医务室开展健康教育的具体做法
(一)加强健康宣传,让师生深化认识
学校要加强健康知识的宣传力度,使人们能够充分认识到开展健康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内因是促使事物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学校医务室要从根本上提高师生对身体健康的认识水平,让教师和学生自觉树立健康意识,明白健康的重要意义。学校可以积极组织和开展以健康知识为主题的讲座或竞赛,如卫生习惯与健康、心理健康、食品卫生、传染病防治等等,以多种活动形式来提高全体师生的参与热情,进而提升大家的健康知识水平。学校领导和教师要起到表率作用,医务室的工作人员也要提高自身的责任感,明确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二)完善健康教育体系,准备应急预案
学校要顺利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就需要健全的健康教育制度和体系来保障。这样才能为后续的健康教育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学校如果没有建立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就如同无本之木,使医务室的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难以做到规范。因此,学校尚未完善规章制度的需要加紧完善,制定完善的健康教育体系,明确规定医务室的具体工作流程、健康教育内容和负责人及负责小组,落实岗位责任制,来保证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除此之外,学校可以建立以校长为中心的健康小组,由其他干部和校医务室人员来担任小组成员。健康小组要定期调查和了解师生的健康状况,并且营造健康的生活氛围,让师生改变过去那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值得注意的是,学校作为人口相对密集的场所,聚集人数多,一些传染病极易传染,难以控制。因此,学校医务室的工作人员要做好预防准备,建立健全传染病的登记报告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晨检制度、卫生监测制度等等。对待突发事件,如食物中毒等,学校医务室也需要做好提前演练准备,真正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三)提升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
学校医务人员是健康教育活动的主导者,他们所具备的健康知识和综合应用能力极大地影响着健康教育活动的成效,以及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学校应当组织全体工作人员学习上级的文件精神,使教职员工明白健康教育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鼓励医务人员积极参加相关培训,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理论知识和应急处理能力,从而保证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四)开展多种多样的健康教育方式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健康教育应当从多个方面入手:一是学校要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计划,确定教育的课时、教学内容、课程安排等等。学校可以根据气候时节和社会状况来调整教学计划,实时更新教学内容。以全国爱牙日为例,学校医务室可以在这期间加大对牙齿保护的宣传教育。二是充分利用好学校的教育资源,调动学生参与健康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学校医务室可以利用黑板报、墙报、广播、学校电视网等方式来进行健康教育宣传,还可以组织学生制作与健康知识相关的海报、手抄报,开展健康知识竞赛,通过多种健康教育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增加学生的健康常识,让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三、学校医务室开展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一)健康教育产生的效果比较显著
国外流行病学、社会医学和临床社会调查证明,在制约人类健康的因素中,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占50%~55%[3]。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学校在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后,教师与学生的健康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将教师与学生进行对比可以发现,教师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高于学生,他们具有更高的自觉性。学校通过讲座和知识竞赛等,大大提高了教师对健康教育的重视度,使教职员工更加重视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调节心理平衡等等。健康教育活动对于学生来说,则明显提高了健康知识的积累和认知,提升了学生的健康知识水平。
(二)校医务室人员基本素质得到提高
通过实践证明,在经过医学知识培训、教育工作培训、考试考核等形式后,学校医务工作者从中大受裨益。他们能够准确地理解健康的概念,丰富了医学知识,提高了教育沟通能力,自身的业务水平也得到了提高。教师在校医的帮助下了解和认识了常见病、传染病等知识;校医则为教师提供了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和手段,推动了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设。
(三)健康教育内容需要注重实用性和针对性
当前,各学校采用的健康教育教材有所不同。一些教材的内容重复较多,且连续性、实用性和针对性较差。为此,我们呼吁,有关的健康教育专家能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一套符合健康教育学科要求的教材,以适应各学龄阶段的教学需要。这套教材要从学生的年龄、性别、生理及心理特点来编写,包括卫生习惯、心理健康、常见病和传染病的防止方法、急救措施、运动与健康等方面的综合知识,具有较强的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和趣味性。
总而言之,健康教育是学校医务室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健康教育工作也应当有所转变。学校医务工作者应当及时更新健康教育理念,求真务实,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强化师生的健康意识,培养学生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学校医务室要不断探索与实践,更好地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多的帮助和健康服务,使学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