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思维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

2020-01-09黄亚平

科学咨询 2020年6期

黄亚平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党湾镇第一小学 浙江杭州 311221)

小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成长的道路上,小学阶段的学生还是一张白纸,他们不具备严密的思维逻辑,自然不能将抽象的问题转化为具象的问题来解答。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高效发展。

一、基于思维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目的与意义

(一)基于思维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理念

基于思维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即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方式,了解到数学教材的基本内涵,自主将教材中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象化,进而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提升上去,增强他们对数学公式的运用能力。基于思维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主要包括培养学生对图像的运用能力、数据的分析能力以及几何空间的构造能力,还有知识体系建构能力与问题运算能力,另外还包括实践操作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以及逻辑分析能力与归纳总结能力。教师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不断丰富自身的内涵,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加强学生自身的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二)基于思维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意义

基于思维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对小学生以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提升数学知识的掌握深度,同时还能够强化他们解析数学问题的技能,以及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数学中的抽象概念。基于思维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能力,帮助学生增强自身的判断力,增强他们对知识正确性的判断力,将他们对事件发展趋势的预判能力有效提升上去,使学生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自主寻找判断方向的正确性。[1]

二、基于思维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阻碍因素

(一)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相对滞后

在日常数学教学活动中,很多学生都对所学的知识非常茫然,缺乏学习的兴趣,仅仅停留在表面学习,他们很难形成自身的知识体系结构。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积极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出发,避免两极分化的不良现象。

(二)学生缺乏深入思考的机会

通过不断思考,学生能够有效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教师要将小学生对于新事物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起来,鼓励他们积极去深入思考,探求知识的本质。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善于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否则,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再加上教师没有良好的引导,很难使学生开展独立思考,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学生缺少切实的实践操作

当下,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依然还有很多教师沿用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没有将学生课堂上的主体性发挥出来,更缺少良好的互动环节。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很难在实践中感受知识内容,只是了解了一些抽象枯燥的内容,无法形成内容具体化,很难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长此以往,学生很容易出现思维惰性。

三、基于思维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策略

(一)运用贴近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提升学生数学思维

教师在教学小学数学的时候,主要是为了提升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而小学数学中的这些基础知识,都能够很好地运用进生活实践中。在进行数学教学活动中,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进实际生活中。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根据所教授内容创设出相应的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解决具体的数学问题。这样一来,不但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还能够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象的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学生常见的生活实例,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数学课堂的积极性。例如,在实际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带6个橘子到课堂上,并且对学生进行提问,现在我手里有6个橘子,但是我们班级中却有20个学生。那么,怎么样才能够将这些橘子平局分给我们班所有的学生呢?学生会根据这样的实际问题来解答。教师通过将具体的数学问题生活化的方式,激发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由此展开讨论。有的学生会说将橘子拨开,每个同学都发一片。还有的同学说,榨成橘子汁分给每个同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要打压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鼓励学生从多角度考虑数学问题,让学生积极回答,将注意力吸引到课堂学习中,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数学的技巧,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运用自主探索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数学思维

小学数学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小学数学课本是按照由易到难的结构来编排的。因此,教师也要掌握数学知识结构这一规律对学生进行教学,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回顾以往所学的知识,自主地对接下来所学的内容进行探究,让学生养成自学的良好习惯,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模式,让学生能够在数学知识的海洋里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例如,在对三角形面积计算这节知识学习的时候,教师在教学完矩形面积计算之后,完全可以利用矩形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总结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先带两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将这两个直角三角形拼接成一个矩形,让学生利用矩形计算公式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教师通过学生自主探索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可以根据以往所学知识推导出即将学习的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但能够使学生巩固所掌握的知识,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自主性,将学生课堂学习的自主性体现出来,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同时,这样的教学方式还能够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将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活泼。

(三)积极地利用直观演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抽象的思维属于数学思维的一个分支,教师通过数学教学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而且伴随着学生的年级升高,学生的数学思维也会变得越来越成熟。可是在实际日常数学教学的时候,学生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很难在短时间内获得训练。教师如果利用抽象方式让学生直接接受,学生会感觉到学习数学非常困难,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对“角的认识”这节知识学习的时候,我并没有将教材中的知识直接念给学生,也没有利用板书的形式来做相关的介绍,主要是因为这样的教学方式太过于抽象,学生很难理解这节知识。因此,在开展教学之前,我为学生准备好了一些相应的教学用具,教师利用展示用具,学生利用学生用具,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三角形尺子上的角以及扇子的角等。学生经过仔细观察,能够认识到角的存在。接下来,教师再把两个硬纸条利用钉子钉好,经过不断旋转为学生展示出动态的角,从而在角的变换中产生直角和锐角以及钝角和周角的概念。教师利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很轻松地理解角的含义。当学生对角有了清晰认识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出一个动态旋转的角,通过这个角为学生提供最直观的视觉体验。我也坚信,利用这种直观到抽象知识的表达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容易学习数学知识,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2]

四、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重视起来,这也是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的首要任务。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来说,我们一定要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也符合新课标下小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