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化学演示实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020-01-09李妙玲
李妙玲
(廉江市第一中学 广东廉江 524400)
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认为:人在实际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智能是多种多样的,这些智能可被区分为七项:语言文字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旋律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自我认知智能。化学实验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化学概念的形成、获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科学的态度和创新思维方式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演示实验以其直观、生动性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重要作用。俗话说龙生九子,各有不同,每一个学生他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如何根据每个学生身上的不同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将自己的身上的智能挖掘出来,让他们信心大增,乐于学习,是亟待我们每一位化学教育工作者解决的问题。笔者从教中学化学二十多年来,有如下看法:
一、利用演示实验,引领优秀学生精益求精
在化学教学中,由于优秀学生是班级的排头兵、领头羊,我们作为科任老师,往往自觉与不自觉地偏爱这些学生,只要学习好、分数高,就一好百好,怎么看怎么舒心,他们即使在化学课堂上犯了错误,也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两句,不忍严教。其实,这是个极大的错误。优秀生也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与困惑,比如重智轻德、骄傲自满,不愿与教师在课堂上配合,或是不愿听课,觉得什么事都与他无关。每每在这个时候,化学教师可以利用手中“十八般武艺”,引领优秀学生,从优秀走向更优秀。例如,在复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更有创意的实验和操作,让优秀生去完成。比如,让优秀学生演示收集一定体积一定浓度的氧气;让优秀学生演示收集氧气后,先撤酒精灯的条件下,通过如何改进实验装置防止水倒流到试管中……在实验过程中,教师既要肯定他们的成绩,又要对实验操作严格要求,对出现的错误也要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对他们提出更高、更严的要求,督促其不断进步。山外青山楼外楼,对于优生,教师要让他们知道山外有山的道理。毛主席说过:“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教师要让他们深刻认识到,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成绩好当然高兴,但高兴过头了看不起别人就会落后。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客观对待自己的成绩,这个是我们要教育每个学生特别是优秀生所要做到的。[1]
二、利用演示实验,引领中等学生转变为优等生
在教学和管理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说法,我们用80%的精力和时间,管理和教育20%的学生,这20%的学生是10%的尖子学生和10%的后进生。而80%的中等生在班级的各项活动中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往往被我们所忽略。尽管我们常常津津乐道“抓两头带中间”,实际上,我们很少去留意中等生,总是一带而过……因为我们都在想尽办法提升考试的优秀率与合格率,所以就把关注的目光更多地投向了优秀生与后进生,而忽略了这个最大的群体。很多老师说在一个班级中我只记得优秀生和差生,因为他们比较引人注目。其实中等生在班级的比例更大,他们没有尖子生那么优秀,也没有后进生基础那么差,但他们也很期待老师的关心和爱护,希望能引起老师的重视。作为老师,我们要面向全班学生,也要把目光投向这部分同学,多进行鼓励,比如在课堂上多提问,抓住他们的亮点及时表扬。受到积极因素的影响,有一部分中等生可能转变成优秀生。相反,如果我们经常忽略他们,或冷言冷语对待他们,他们有可能由中等生变成差生。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课堂中的演示实验,创造更多的一些机会给他们。在考试之后,我们可以拿出他们做错的这个题目进行分析交流,先让他们分析自己做错的原因,让优等生给他们进行解释,老师进行补充,最后让他们进行总结反思。在交流过程中,老师要多说一些激励性的话,要善于用自己的一双慧眼,发现中等生的身上的亮点并及时表扬和鼓励,从而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例如,我在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气体的探究实验中,先分好组,让优等生上台协助中等生,让中等学生上台来演示,让全体学生来作评判,结果是课堂气氛热烈,效果非常好。中等学生在演示的过程中,得到了指点,规范了操作,领悟了要点,得到了体验,体会了成功。[2]
三、利用演示实验,引领后进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由于新教材全面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程目标的整合,改变了旧教材一味注重“双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习的局限性,从多方面注重学生的发展。再加上新教材知识点零散,要求理解记忆的东西多,一些学生没有很好地掌握学习化学方法,于是就成为了后进生。一个班级中无可避免存在后进生,后进生主要体现在思想和成绩都落后,是我们很多教师都很无奈又不得不面对的一件事情,因为他们就在我们的面前。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及时要找班主任和家长,及时了解这部分学生变差的根源,从本质上入手来解决,找出他们难能可贵的优点,绝对不能泼冷水和打击,让他们重拾学习的信心,一步一步走到我们队伍中来。因此,在平常的化学教学中,老师要多从语言上、情感上关注每一位后进生。例如,我利用最简单的演示实验,培养后进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做分子的特性实验时,我就让后进生来将红墨水滴到水中、将100ML酒精与100ML水混合;在做酸碱中和实验和pH试纸的使用时,我就叫一个中等学生在课堂上大声念操作方法,一个后进生在堂上演示其操作。每次做完后,即使他们做得不怎么好,老师也要发现他们的优点并公开表扬,充分肯定和给予赞赏。每当在这个时候,我都能看到后进生自信的笑容。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颗追求上进的心,后进生也一样,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够得到老师、同学、家长的肯定与赞赏。但由于他们成绩不好,所以老师、同学、家长就看不到他们的长处和优点,时间久了,他们就破罐子破摔,甚至产生对社会不满的心理。我们作为老师,要有极大的耐心,细心去引导他们,循序渐进,一点一点挖掘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经常创造机会给他们表现,让他们也尝到成功的甜头,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从而实现后进生向中等生甚至优等生的转化。[3]
四、利用演示实验,引领特长生全面发展
特长生是指学习之外还有某些特长的学生。这类学生的学业成绩可能一般般,也有可能成绩优秀,但他们都有一些其他学生所不具备的特长,比如:善于跳舞,爱好文学,喜欢画画,或天生音色优美,对音乐具有较强的情感共鸣,或体力充沛,有体育天赋,还有的善于交际,有较好的组织能力等。我们作为科任老师,对于这类学生,要及时地了解他们的情况,既要肯定他们的长处,鼓励他们进一步发挥优势,同时也要让他们看到自己在学科上的不足,强化他们全面发展的意识。化学教师尤其要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化学方面的困难,力求做到全面发展。一次,我让一个非常有音乐天赋的学生在我做酸雨危害的化学演示实验时伴奏,低沉的音乐响起,同学们的心灵也受到了震撼。同时,我也在其它的演示实验中,尽量让他们多展示自己的才华,增强他们学习化学知识的信心。这几年来,每年我都辅导学生参加全国初中化学竞赛,并且每年都取得相当不错的成绩。每次演示实验,我都会让他们在同学们面前“露一手”。
五、利用演示实验,引领全班共同进步
我们的教学面对的是全班的学生,俗话说,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顾全大局,使全班同学都有所收获。例如,在第十单元课题2酸和碱能起什么化学反应的课堂上,课本上给出的只是一个演示实验,我给全班同学提了一个问题,让同学们把这个实验改成探究性实验。我先让中等生提出设计方案。学生在描述实验设计方案的时候,老师要注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及时指正。然后,我让优等生对这个方案进行评价,老师进行肯定,并对实验方案进行补充优化。接着,我让后进生进行操作,提醒全班同学注意他们操作中的液体取用和滴管的使用,让中等生指出其中操作不当的地方。同时,全班同学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当观察到试管中的液体由红色变为无色后,我抓住时机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反应后的溶液到底是什么?酸性还是中性?如何设计实验来证明?全班同学举手来回答后,我让优等生对他们的方案进行一一评价,在老师指导下总结出最好的方案来,然后又让后进生在实验室进行验证。整个过程,老师是站在指导者的角度起到点拨作用,把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上。这样一节课下来,全班同学兴趣盎然,因为他们都有参与到课堂上来,实现了共同进步。
总之,笔者认为,作为一名化学教师,我们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发掘不同学生的各种潜能,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针对性地开发多元智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