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历史解释素养的渗透

2020-01-09詹建华

科学咨询 2020年6期

詹建华

(广西桂林荔浦市荔城镇初级中学 广西桂林 546600)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解释素养渗透的意义

历史解释的含义是从史料出发,对历史事物展开理性批判。核心素养中的历史解释素养有助于学生正确区分历史事实以及解释,并对各种历史解释进行正确的批判;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历史人物、事件以及现象,并形成理性客观的见解;有助于学生透过历史表象,深入理解历史事物的本质,掌握历史事物之间的联系;还有助于学生用理性、全面、变化的眼光审视现实社会和生活,形成对社会生活的正确认知。

对于同一历史事物,因为侧重点或观念的差异,不同的人可能会做出不同的历史解释。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更应当注重对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正确分析、理解各种历史解释,并形成正确的历史认知和历史观。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解释素养渗透的有效策略

(一)深挖史料,注重根基

历史研究是以史料为基础的,历史解释应当以真实有效的史料为依据。因此,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勇敢质疑课本给出的二手史料,引导学生从质疑出发,主动探索研究,搜索其他可以作为佐证的史料,并鼓励学生根据全面、真实的史料得出更恰当的历史解释,让学生慢慢养成通过已验证的史料推出历史结论的良好习惯,促进其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1]

例如,在讲授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知识点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多种途径搜集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的相关史料。然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并和课本给出的历史解释相互佐证,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和掌握这段历史及其中包含的知识点。

(二)情境教学,引发共鸣

史料通常都只反映了某段历史非常有限的一个或多个方面,并不能完整系统地反映出整段历史。而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学生,要想准确把握史料,并在一系列史料之间构建起正确的联系,往往是很难的。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进行初中历史教学时,就可以通过情境教学的模式,增加学生的代入感,从而加深学生对历史事物的认识。进行情景教学时,教师能够在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全面真实史料的基础上,打造更能让学生融入其中的学习气氛。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相关情景中探索历史,研究史料的来源,史料形成的背景,史料提供者的身份、观念等,并在此基础上对史料进行批判性解读,从而提升学生解释史料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2]

例如,在进行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一课的教学时,罗马法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这时,教师就能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罗马法庭的图片,并组织学生表演展示罗马法庭运作流程的情景剧,从而加深学生对罗马法及其特征的理解。

(三)有效提问,引导探究

在初中历史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有效提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探究。教师在设置提问时,要注意几点问题。第一,教师应当围绕课程内容的重难点提问,避免一味提些偏难的问题。第二,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使问题环环相扣,从而使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可以逐步深入掌握知识,或从中发现知识点间的联系。第三,教师所提的问题要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才能有效引导学生展开思考探究,并使学生尝试去解释历史事物。学生在问题的激励下,会自发去搜集研究史料,从而发现历史真相,并作出新的历史解释。[3]

例如,在讲解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文艺复兴运动》一课时,学生对文艺复兴的意义很难理解透彻。教师就可以设置问题,如文艺复兴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文艺复兴运动是什么人发起并领导的?文艺复兴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哪些变化?让学生在对这些问题的挖掘中,认识到文艺复兴对当时时代的重大影响。

(四)多向对比,提升素养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历史解释的时代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等诸多因素,来对各种历史解释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对比,以此引导学生认识不同历史解释的本质和原因,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例如,在讲解部编版九年历史上册《第二次工业革命》一课时,教师就可以通过互联网搜集英国史书、美国史书等西方国家对这段历史的记载和评述,在课堂上展示给同学看,同时和课本给出的历史解释、历史评价进行对比,让学生在对比中感受不同的经济社会条件、思想文化观念对历史解释的影响,帮助学生认识历史解释的多样性,从而提升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三、结束语

当下,学校对历史解释素养越来越重视。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中,也应当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将历史解释素养渗透进整个教学过程。唯独这样,教师才能切实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水平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