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低年级课堂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020-01-09梁凯俏

科学咨询 2020年6期

梁凯俏

(广西河池市宜州区石别镇中心小学 广西河池 546300)

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应当贯穿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之中。而如果想要在小学数学低年级课堂中,把学生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出来,老师首先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以及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然后引导他们将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只有这样,才可以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我们都清楚,在小学数学低年级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有把学生的学习热情彻底调动起来,才能够顺利开展教学活动。但是在实际教学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发现,仍然有很多的数学老师依然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枯燥的数学学习氛围中,很难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利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增加数学课堂中的趣味性。在小学数学低年级课堂中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所要讲授的数学知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出教学情境,这样的方式可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把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比如说在进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这节知识学习的时候,为了把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我先创设了教学情境,把我遇到的一件事讲给学生听:昨天我去超市买东西的时候,看到两名学生在那里挑选商品,其中一个学生买了两支自动铅笔和一个笔记本还有一个文具盒,而另个学生买了两个笔记本和一个文具盒还有一罐水果糖。在结账的时候,我见到一个学生拿出了三十元钱,他在超市总共消费了16元,第二个学生拿出了40元,他总共消费了25元。当他们结完账准备走的时候,又发现了一个非常好看的玩具,想要一起买一个,而这个玩具确要30元。当这件事讲完之后,学生开始对这两个人所剩余的钱加到一起是不是还能卖这个玩具进行了思考。最终,我利用创设出来的情境,把这节课所要讲授的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到一起,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可以使数学内容更加直观,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从而把他们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由此可见,创设科学合理的情境是一种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有效手段,在兴趣的驱使下提高学生利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1]

二、合作探究,深化知识理解

新课标明确提出,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也就是说,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开展的所有教学活动都是围绕学生进行,并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性。因此,老师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另外,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尚小,他们还不具备完善的思维能力,可以让他们以小组合作的模式进行合作探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学习,可以使其他同学弥补个人能力的不足。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所学内容,从而为提升问题解决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图形拼组”这一章节的内容就是为了让学生认识几种比较简单的平面几何图形,由此来把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起来。在实际课堂教学的时候,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这节课的内容,我组织学生进行了探究。首先,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他们分成若干小组,随后,我让每个小组利用各种方式拼接平面图形,并且在拼接图形的时候,讨论图形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以及各种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对一些比较简单的图形特征进行总结。最后,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讨论,多数学生都能够对这节课的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解。由此可见,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组织学生合作探究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2]

三、组织实践,强化知识应用

在小学数学低年级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想要把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提升上去,最有效的方式是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数学知识应用。因此,在教学的时候,老师可以布置一些与教学内容紧密连接到一起的课后实践任务。这样的方式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的新知识,还能够把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上去,进而提升学生实际问题解决能力。例如,在进行“时、分、秒”这节内容学习的时候,学生对钟表的时刻和时间有了清晰的认识,并学习了一些简单的时间单位换算。在这节内容学习完之后,我为学生布置了一个课下实践任务,回家以后,使用一张表格把自己在每个时间中所做的每件事记录下来,在做好表格之后,对自己所做的每件事计算一下看看使用了多长时间,然后根据时间分析自己的行为有哪些是需要改进的。最终,我利用这样的课下实践活动,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束语

总之,小学数学低年级课堂中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需要老师在实际教学的时候,要积极地研发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完善每一个教学环节。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