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开展策略
2020-01-09唐孝勇
唐孝勇
(重庆市永川北山中学校 重庆永川 402160)
物理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把实验课程开展好,不仅有利于让物理课堂充满乐趣,让抽象化的知识更加形象化,还可以让学生从实验的过程中,获得对物理教学不一样的认知,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有利于学生更容易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进而提高物理教学的效率。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物理实验教学,为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实效性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根据当下的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策略展开了有效性的探究。
一、改变教学理念,提高物理实验教学质量
在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中,大多数教师认为只要将理论知识掌握好就可以了,不关注实验教学的开展。因此,学生在枯燥、没有乐趣的课堂中逐渐失去对物理学习的兴趣。这也就导致了物理教学质量差,学生的综合素养低。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积极地改变教学理念,清楚现阶段学生对于物理教学的需求是什么,把实验教学当成现代教学的首要任务,为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体系。例如,教师在讲解“二力平衡”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进行分层提问。首先,教师会告诉学习较差的学生,小车的平衡是指小车在匀速直线运动或者是静止,然后引导学生进行二力平衡实验操作,帮助差等生分析出二力平衡的条件;而对于优等生而言,教师就直接让学生用小车等工具进行实验操作,通过调节小车两边托盘的砝码,归纳出二力平衡的条件。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采用分层教学的策略,有利于学生对于物理实验产生浓厚的兴趣,也有利于提高物理实验的教学质量。[1]
二、创造实验情境,提高学生的物理综合素养
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物理实验教学手段出现在课堂上,为教师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而情境教学法就是其中一个广受师生喜爱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是把知识点当做教学的根基,为学生提供一个相应的教学情境,有利于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以及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例如,教师在讲解“比较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的实验时,教师就为学生营造了生活情境。教师在进行准备实验时,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网络提供的资源,寻找定滑轮和动滑轮应用的场景,方便教学内容的展开。紧接着,教师用动画的方式,将这些场景展示在学生面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然后,教师带领大家一起进行实验,逐步地分析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情境教学法的优势,并将其融入到物理实验过程中,保证每个学生的的物理综合素养都得到提高。[2]
三、合理开展课外物理实验活动,优化学生物理综合能力
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教师对学生物理综合能力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该合理开展课外实验活动,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树立并完善实验中的知识点,为之后的实验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物理实验,让学生不受课堂时间的束缚,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发挥自身的物理能力,产生实验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例如,学生可以在课下做“纸盒烧开水”“楼梯开关”“小风轮”“电铃”等一些小实验。这些实验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满足初中生的好奇心强、爱动手操作、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愿意观察、愿意学的心理特征。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进行一些课外的实验操作。并且,教师在课堂中可以对学生操作的小实验给予点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能让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产生互补。[3]
四、结束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发展,初中物理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实验教学对于物理教学的重要性,也应该注重对学生物理实验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体会到从课本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可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可以解决生活问题。因此,初中物理教师要注重物理实验的教学,努力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通过对物理实验的学习和观看实验流程,逐渐地养成善于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为学生的今后物理实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