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探究
2020-01-09罗永学
罗永学
(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衙下集镇学区 甘肃定西 730500)
小学阶段,小学生学习数学就是为日后数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是每个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分层教学的应用,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学生自身的数学综合素养。因此,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应用了分层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符合当下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现状
(一)分层教学中没有整体性
在目前的小学数学分层教学中,教师只重点关注学习较差的学生,为了让学习较差的学生跟上整体学生的水平,不给整个班级的数学成绩拖后腿。但是,这样就让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失去了具有针对性学习的机会,不利于中等水平学生的进步。因此,这样的分层教学方法不能让整个班级的数学成绩有所提高。教师在小学数学中利用分层教学,班级中所有学生都应该是被分层的对象,这样才有利于提高整个班级的数学成绩,进一步提高整个班级的数学教学效率。
(二)分层教学中没有规则
分层教学指的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划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教学指导。但是,在现在的小学数学分层教学中,就出现了很多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只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划分,而恰巧有的时候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掌握知识的能力,不能只凭考试成绩进行判断。有的学生在课堂上不认真学习,也不能很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但是在考试的时候却能取得好成绩;有的学生在平时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但是在考试的时候,因为自身的紧张等一系列因素造成考试成绩不理想。因此,在核心素养下进行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教师应该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1]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策略
(一)根据教师提出问题的难易程度进行分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在当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求,教师应该不断提高学生的自身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小学生的自主学习。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在为学生讲解新的知识点时,可以利用不断提问的方式,来调动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但是,教师应该把握好提出问题的难易程度,提出一些学生不难理解的问题。例如,教师在讲解小学三年级多位数乘一位数时,教师首先提问学习差的学生:“什么样的数是一位数”,学生回答后,教师紧接着提问中等生:“什么样的数是多位数?”等到中等生回答后,最后问学习好的学生:“多位数乘一位数应该怎样计算?”利用这样层层递进的提问方式,让课堂提问不断地深入,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跟着自己的教学方向走。教师可以很好地把握教学进度,同时学生也受到课堂环境的影响,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2]
(二)根据小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分层
在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小学生因为自身的学习能力、家庭环境以及性格特点等一些因素,导致学生之间存在不同的学习差异。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分层教学时,应该按照每个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进行分层教学。教师可以为综合学习能力好的学生布置一些难度较大的任务;对于一些中等的学生布置一些稍微有难度的任务;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布置一些基础的任务,让这些学生将基础知识掌握牢固,不断地充实自己。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一次知识摸底考试。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以及学生自身的综合能力进行分层,把考试成绩好和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分成一个组;把学习能力和考试成绩都一般的学生分成一个组;把考试成绩与学习能力都较差的学生分成一组。这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已经掌握基础知识的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布置一些课外的作业,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教师要求中等学生将基础知识掌握得牢固了,再进行一些合理的拓展;对于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教师就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教师利用这样的分层教学方式,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利于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3]
三、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核心素养当做教学的背景,在核心素养下不断地创新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让小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目前,分层教学越来越得到认可,也应用得越来越广泛。教师利用分层教学法,有利于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高自身的学习成绩,还有利于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的日后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