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2020-01-09范芳
范 芳
(甘肃省甘南州碌曲县城关小学 甘肃甘南 747000)
阅读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语文阅读教学的表现形式。其具体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根据本次阅读的主要内容确立明确的阅读目标。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相应的发展,从而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不断探索的学习习惯。
一、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策略
(一)立足课本教材,进行深入阅读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阅读的最终目的定义为提高学生阅读理解题的卷面成绩,这样的目标定位过于应试化。这样的教学理念虽然可以确保学生的应试成绩得到暂时的进步,但是对于学生长期阅读能力的培养却没有充分的重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借助语文课本教材对学生进行阅读的教学。新一册的小学语文课本当中,将所有的教学内容分为了识字和课文两个部分,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清晰地了解教学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课本中的课文对学生进行阅读的教学,在学习课本知识的过程中,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进行潜移默化地提升。[1]
例如,在学习一年级下册《端午粽》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首先带领学生学习陌生字词,让学生可以对全篇文章进行无障碍的朗读。其次,教师要根据本课的具体内容设计合理的问题,促进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比如教师可以在学生进行阅读课文之前,向学生进行提问:粽子的制作原料有哪些?作者外婆包的粽子都有什么馅?以及吃粽子的意义。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并且将问题的答案在课文中划出来。通过问题的引导,学生对文章的具内容理解得更加深刻。同时,课本中的课文不是学习一遍就不能再用的,对于一些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反复地让学生阅读之前学习过的课文。随着学生对课文阅读的次数增加,学生也会对文章的深意能够有更加清楚的认识。
(二)借助课外图书,展开群文阅读
想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仅仅依靠课本中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可以借助课外的知识,来让学生进行群文阅读。相对于传统一问一答的阅读模式,群文阅读更注重于文章的核心内容。在群文阅读的模式下,所学文章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学生用这种方法进行阅读,阅读内容会更加丰富,会根据一个主题,寻找相关资料,然后将所有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群文阅读通过“一篇带多篇,一本带多本”的模式,使学生的阅读范围更加广泛,不仅可以阅读语文课本,还可以阅读课外读物。学生在这种阅读中,思维不会固定,教师可以对课本内容进行拓展。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在阅读中会有一些难点,教师要对文章的课外知识进行拓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思路以及作者意图。
例如,在进行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本文主要是描写了四季的景象。教师可以借助课外阅读,比如朱自清的《春》和老舍《济南的冬天》等其他描写四季的文章来让学生进行群文阅读,使学生感受不同作者笔下的四季有什么区别,从而使学生对于一年四季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并且学生的阅读范围会更加广阔。随着学生阅读范围的扩大,学生就会接触到越来越多的文章,从而使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增强。
(三)利用科学技术,提高阅读兴趣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被应用在教学当中。小学语文教师也可以采用更加科技化的手段,来对学生进行阅读的教学,不断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使学生对于阅读充满兴趣。[2]
例如,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对学生进行阅读的教学。多媒体是互联网发展的产物,对于教师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同样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通过多媒体,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在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和文章的重点,进行制作。教师可以添加一些优美的图片和动听的音乐,也可以插入一些简短的小视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造出一个适合进行阅读的课堂环境,方便学生能够对文章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图片、视频以及音乐,可以使学生对阅读的内容充满兴趣,激发学生对阅读内容的兴趣,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即兴阅读,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二、结束语
阅读能力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对于学生的成长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特点,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