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
2020-01-09马英梅
马英梅
(甘肃省甘南州临潭县第二中学 甘肃甘南 747000)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老师通过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可以放映出学生们对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升上去,是学习语文的原动力。老师在提升学生情感技能的过程中,把他们的语文知识结构建立起来。在初中语文实际教学的时候,老师可以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促进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根据教学经验找到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路线。因此,怎么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上去,是老师们所面对的一大难题。
一、利用课外知识,引起学生求知欲望
老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利用丰富的课外知识,不但可以把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出来,还可以把学生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在增加学生见闻的同时,拓宽他们的视野,培养学生欣赏文学艺术的水平。与课文相对应的课外知识,可以很好地融合进课堂教学中,把学生们的探索欲望和求知欲激发出来。因此,老师要不断拓展学生们的知识面,把与课本相关的背景知识充分利用起来,促进语文课堂顺利开展。例如,在进行《爱莲说》这篇课文学习的时候,老师完全可以先把《爱莲说》的创作背景展示给学生,把作者在创作时候的有趣故事讲述出来。在实际教学的时候,老师可以先对学生们提出一个问题:周敦颐在嘉祐八年五月的时候创作出了《爱莲说》,他为什么在文中选取莲为意象呢?利用这样的问题,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把他们的注意力充分吸引到课堂学习中。接下来,老师可以为他们做解释,因为古人都会把莲花作为清廉不受外界污染的高洁形象,就像李白的诗句就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句诗词里面的芙蓉指的就是莲花,表达出了对莲花高洁的赞美之情。老师利用这样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扩宽语文基础知识,在一定程度上还能调动学生们课堂学习的兴趣。[1]
二、开展情感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教材中,有许多是激发学生们情感的文章。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老师一定要不断丰富学生们的思想情感,让学生们可以得到全面发展。因此,老师不但要教授语文教材中的知识,还要利用情感教学把学生们语文学科的文化素养培养出来,让学生们在情感的熏陶中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促进语文课堂的顺利开展,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升上去。例如,在《观沧海》这首古诗学习的时候,老师完全可以把信息技术下的产物——多媒体利用起来,把《观沧海》的写作背景利用视频的方式播放出来,激发学生们的探究欲望。视频中,可以把我国万里长江的壮美之情,还有作者对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想要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充分展现出来。老师通过对写作背景视频观赏的方式,把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让他们在相应的学习氛围下,充分体会到《观沧海》这首古诗中所蕴含的大爱磅礴和热情豪迈的情感,让学生们在情感教学模式中充分体会语言的魅力以及艺术的魅力。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老师不但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还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三、充分借助信息多媒体技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传统的教学模式做比较,老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把学生的参与性调动起来,充分把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出来。多媒体最大的优势就是具有非常强的直观型,对于讲解一些抽象的语言文字,学生们可以边看边听,把注意力牢牢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把死气沉沉的语文教学课堂变得轻松愉悦。因此,老师在实际教学的时候,一定要积极利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把收集到多媒体资源穿插进去,把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升上去。例如,在进行《苏州园林》这篇课文学习的时候,老师可以提前把课文范读的音频和苏州园林的景观图收集起来,在实际教学的时候,让学生们一边听音频一边观看景观图,让学生们通过视听相结合的方式,充分感受苏州园林的美丽景色。当音频和图片播放完之后,老师可以再带领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具体内容。我发现当学生在看完苏州园林的视频之后,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非常积极,对文章中内容和蕴涵的情感理解起来也会非常轻松,课堂教学氛围也变得非常活跃。[2]
四、结束语
总之,兴趣可以使难以理解的知识变得简单有趣,它是非常好的一种辅助方式。趣味性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个重大改革,老师通过趣味性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进语文教学课堂之中,把学生们学习语文的热情充分调动起来。当学生吸收了教学内容,就能够更好地为他们建立起语文思维,把学生的语文素养整体提升上去。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们在不但可以在学习语文的时候更加理性客观,同时还可以把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文化思想和精神品质提升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