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音”你而美——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音乐教学探究
2020-01-09刘君
刘 君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黎涌小学 广东佛山 528000)
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会对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素养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目前对于音乐教学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地提升。与此同时,伴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普及,我国也提出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希望能够将德育教育同学科教学进行融合。音乐教学在立德树人方面有着绝对的优势,音乐教师一定要不断探索自己的音乐教学策略,有效地注入立德树人的内容,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服务。
一、音乐教学对于立德树人的意义
(一)音乐教学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音乐教学在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它能够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音乐作品的产生本身就和时代发展,还有当时的政治经济背景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在学习音乐中,学生也会了解到一部作品创作的背景或者是深入地体会作者创作时候的情感。例如,在学习人音版音乐四下《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时,这首歌曲表达了人民战士对乡土的热爱,更寄寓了对革命先辈的怀念和崇敬。那么,学生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能够深刻地体会到歌曲中所蕴含的这种对于革命先辈的情感,也让学生由此产生了更加强烈的民族自豪感,领略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在音乐的欣赏中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音乐教学有助于一生学生的人格魅力
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中,更是提倡要通过音乐来弘扬道德和人生观,塑造良好的人格。音乐教学确实能够帮助和引导学生形成高尚的品德。它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往往优美的音乐能够有效地感染学生的心灵。同时,音乐教学还能够通过演奏或者是学生合作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到合作的力量。这些对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都有着重要的意义。[1]
二、立德树人下的小学音乐教学策略
(一)重视音乐鉴赏和音乐文化史的教学
在音乐课堂中开展鉴赏教学,能够深层次地挖据出音乐中道德教育和人格塑造方面的内容。因此,在音乐课程的设置上面,教师要加强音乐鉴赏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能够针对于乐曲的作者还有创作的背景进行延伸教学,能够用艺术家的人格魅力去感染我们的学生。不同的音乐作品有着不同的主题,教师需要带领着学生去体会音乐背后的精神内涵,能够让学生有所感悟。除此以外,在教学中,我国的传统民族音乐也应该作为教学的重点,让学生充分地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美德。例如,在学习人音版四上《歌唱祖国》时,教师要带领学生去学习祖国的发展历史,让学生理解祖国从落后到繁荣的发展历程,从而培养学生对于祖国的热爱之情。[2]
(二)丰富音乐课堂的教学形式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音乐课堂中的德育功能,音乐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丰富教学的形式,改变以往单一的说教模式的课堂。教师也可以借助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多方面的感官系统,在更多的刺激下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比如,教师可以组织音乐沙龙、音乐讲座等等,丰富音乐课堂的内容;也可以组织学生自己创编音乐舞蹈,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音乐。例如,在学习人音版四年级下册《森林狂想曲》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舞蹈剧的创编,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探究美的欲望被一次次唤起,他们的创作也得到了教师的认可。大家在一起分享美好的事物,学生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渲染,这对于构建学生良好的人格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除去功利化,引导学生形成对美的信仰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当前很多的事情功利化越来越严重。但是教师在音乐教学中,一定要能够回归到人们心灵的最深处,引导学生形成对美好生活的一种渴求。教师进行音乐教学的目标,也不是为了培养多少在音乐上有成就的人才,要在教学中始终保持一颗初心,能够引导学生摆正心态,让音乐教学取出那些功利化的成分,引导学生产生对于美的一种信仰,这也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一个方向。[3]
三、结束语
总之,立德树人是目前音乐教学的目标之一。因此,教师需要充分利用音乐课堂进行德育教育的优势,针对于当前的教学现状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更好地设置教学内容,重视音乐鉴赏教学和文化史的渗透。教师在教学中要保持一颗初心,正确地引导学生能够在音乐中获得美的体验和享受,对美产生信仰,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