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化学中的朗读教学

2020-01-09廖厚兵

科学咨询 2020年6期

廖厚兵

(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何黄玉湘中学 广东清远 511800)

一、初中化学朗读教学的作用

许多老师认为化学是理科,朗读教学作用不大。那么化学教学中朗读教学有何作用呢?下面,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朗读是学生激发兴趣的“源泉”

学生通过听觉,视觉等各种感官与化学知识接触,不断地积累化学知识,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定义、概念、规律的内在含义。在日积月累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逐渐提升,如氧气制取的实验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朗读教学时念成“茶庄定点收利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朗读是提高记忆力“摇篮”

朗读是记忆的基础,朗读过程是一个动脑、动眼、动口、动心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记忆的过程。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的学习通过视觉获得知识占83%,听觉占11%,同样一份材料进行纯视觉学习3小时后能记住70%,进行纯听觉学习,3小时后能记住60%,而视听觉并用,3小时后能记住90%。而朗读充分调动了听觉视觉等,增强了记忆效果。化学教学中的朗读教学能使学生记住大量的化学知识。

(三)朗读是提高表达能力的“捷径”

现在中考题中有许多主观题,要求学生用准确和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同时也是学生失分最严重的地方。许多学生心里清楚,但是无法用准确的文字描述出来,如“降温至着火点以下”答成“降低着火点”。而朗读教学让学生对读过的文字知识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关键词记忆深刻,可以避免这种错误。

(四)朗读是提高理解能力的“桥梁”

张中行说“读,为的是吸收,使身外之物变成身内之物,并积少成多”。因为“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没有理解就没有运用,没有消化就没有吸收。如在朗读“催化剂”的概念时,重点突出“改变”和“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等关键词并加以理解。

二、那么怎样进行初中化学的朗读教学呢

朗读并不是一字不漏地读,一段一段地读,不加思索地读。首先是确定朗读的内容。我们的做法是先将初中化学上下两册编写成“化学笔记本”,以单元为整体,以每一节内容为一个知识板块,复印出来,学生人手一份作为朗读材料。下面谈谈如何编写“化学朗读本”。

1.对课本内的知识进行精简压缩。如初中化学上册(粤教版,下同)第三章第3节:

3.3 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一、几种氧化反应

1.剧烈氧化: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发光发热的剧烈氧化反应。

2.缓慢氧化:铁生锈、呼吸作用、食物腐烂、酒的酿造。

3.自燃:由缓慢氧化引发的自动燃烧。

4.爆炸:在有限空间内发生急剧燃烧。

以上四者共同点:①都是氧化反应 ;②都放热。

5.易燃易爆物品:酒精、火药、爆竹、硫磺、面粉、白磷等。

二、燃烧的条件:(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1.物质本身是可燃物; 2.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3.要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三、燃烧更旺盛的条件:1.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2.增大氧气的浓度。

四、灭火的原理:(一个条件成立就能灭火)

1.隔离或清除可燃物;2.隔绝空气或氧气;3.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五、常见灭火方法:

1.水灭火: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不能说把着火点降低);

2.灯帽盖灭:隔绝空气;3.防火隔离带:清除可燃物。

六、煤气泄漏不能打开灯或打开排气扇:因为电源接通瞬间产生的电火花会引燃煤气引发爆炸,应该先关闭阀门,打开门窗。

对教材中8页的知识进行了浓缩,把重要的知识进行了归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2.对课本知识进行挖掘升华。如初中化学下册第八章第1节:我们增加了以下内容:(1)“指示剂变色是化学变化不是物理变化”。(2)“改变溶液PH的方法:酸性溶液加水,pH增大,但不会大于7;酸性溶液加碱,pH增大,可以等于或大于7。碱性溶液加水,pH减小,但不会小于7;碱性溶液加酸,pH减小,可以等于或小于7”。(3)“用广泛pH试纸测定某溶液的pH数值一般为整数”等内容。对课本知识进行扩展提炼,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

3.利用课本每节后面的“长话短说”和每章后面的“精要回放”作为朗读教学的内容。

4.在中考总复习期间,可以用《中考宝典》等参考书后面的“初中化学基础知识总汇”作为朗读教学的内容。

三、朗读教学的方式

1.每节化学课前5分钟(打预备铃开始到老师正式讲课前5分钟左右时间),由小组长或化学科代表监督,齐读已学过的化学知识。老师在课室做课前准备,或监督学生朗读的情况。

2.在化学课中,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教学中进行朗读教学。例如,在化学概念教学时进行朗读教学。如在学习“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重要概念时,老师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概念的含义。又如,在学习“过滤”时的注意事项时,对“一贴、二低、三靠”的具体内容进行朗读教学。再如,在学习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时,可以对教材(粤教版)第50页表下的内容反复进行朗读教学,让学生理解规律的含义。总之,老师可以根据新课的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朗读教学模式。可齐读、可分组读、可先读后教,也可先教后读;可以连续朗读几次后,叫学生再背诵其内容等的朗读教学模式;还可叫学生自由朗读,由小组长或同桌相互检查背诵等模式。

3.在化学课后,一般是利用每周一次的晚读(或午读)时间,由化学科代表或化学科小组长领读“化学朗读本”。

总之,朗读教学不是文科的专利。初中化学中的朗读教学如果运用得当,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