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20-01-09黎剑龙

科学咨询 2020年6期

黎剑龙

(广东省新兴县华侨中学 广东新兴 527400)

随着高考的改革,高中数学教材也经历了多次修改。但其核心目标并未改变。人教a版教材体系严谨,富有条理,逻辑性与应用性兼得,在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得以最大发挥它的优势。但部分学校教师对国家政策方针理解不够深,侧重应试,空谈理论,缺乏实际。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想,束缚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这与国家人才培养的中心思想相违背。高中教育作为国民教育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环,是发挥学生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重中之重。高中以下,学生思想不成熟,身心未得到完全发育。高中以上,学生思维方式已逐渐僵化。因此,作为一名高中数学老师,笔者将围绕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加以讨论。希望对广大师生有所启发、帮助。

一、创新高中数学教学理念

当今社会科技发展迅猛,传统教学模式中,高中数学老师站在台上,以讲授课本理论知识为主,题目放在课下教给学生自己练习。部分学校还会要求老师加快进度,超前教学。学生不能得到充分思考,只是单纯记忆相关知识点。这对于学生的能力与思维的锻炼是极为不利的。它人为切断了实际与理论的联系,学生不能快速得以应用。部分老师仍然以学习成绩为王道,不注重思维体系的培养。如今,创新能力作为新课程标准的重要指标,高中数学教师应当树立创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独立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

例如,我们在人教a版选修2-1中第一章论证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时,可以优先引导学生自主理解这两个词语的内涵与关系,交由学生自主讨论。随后,在学生有了一部分知识自己的理解之后,老师再进行细致深入的讲解,塑造一种宽松、自由、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改变传统以老师为主导的教育教学模式。老师要尽量调动学生积极性,相比以往,要更加侧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归根结底,就是要老师改变老旧死板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老师要树立创新教学理念。[1]

二、调整高中数学教学模式

高中数学教学是理科学子在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最佳途径。然而,高中数学教育方法千篇一律,长久以来,数学教学模式得不到创新。部分学生面对死气沉沉的课堂,由于正值青春期,部分学生会产生厌烦、抵触甚至退学等极为恶劣的后果。如何调整学生学习状态,进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我们目前高中教育教学中的首要目标。这对于众多高中教育的实践者来讲,也是我们日后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挑战。

例如,我们在数学必修1中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的学习时,实际上,学生在小学与初中是接触过部分与整体这一概念的。因此,在讲解集合的含义之时,我们可以尽量让学生自己先列举部分例子。然后,我们将这些例子加以区分,哪些属于集合,哪些不属于集合,之后,再引出元素与集合的概念。最后,讨论我们有哪些描述集合的方法如描述法、列举法等等。教学模式越生动形象,学生的思维模式就越不会受到教师思维的影响,从而得以开发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

三、丰富高中数学教学设备

高中数学不像是其他科目一样生动有趣,引人入胜。传统教学安排都是教师先前固定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参与课堂环境,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的教学器材与多媒体教室的安装,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教学器材的引入,使图形变化具象化,简洁有趣,生动活泼,极大调动学习氛围,更利于学生吸收相应知识和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器材的加入,使得高中数学从静态的知识点向动态的影像转变,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从而使学生更多地思考,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提高。

在高一数学必修一中,空间几何体的结构一节很好地体现了,教学器材与多媒体设备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按照传统上课模式,老师很难对三视图述说清楚。但教学器材的引入,省去了教师教学的众多烦恼,老师可以直接将柱体、椎体、球体等几何体直接摆放在学生眼前,再通过多媒体设备投放其投影,一目了然。学生也不会固化在老师的言语表达上面,并且学生还可以亲自动手将几何体摆放在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分析,推理,从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2]

总之,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要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老师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的逻辑思维锻炼,最终,准确、全面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