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探究
2020-01-09黄福茂
黄福茂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洋贝居仁学校 广东河源 517364)
新课标改革下,各个阶段教学的方式进行转变。随着教学方式的变化,各个新颖的教学方法脱颖而出,如:情景教学法、多媒体技术教学、分层教学等,而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略有不同。小组合作指的是班级之间是教师根据一些情况进行学生分组,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式学习,不再是自己学自己的。这种教学方式冲破了传统的教学理念,促进小组中的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学习的各种活动中,积极思考问题,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的目标。本文针对运用小组合作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提出一些具体的教学策略并进行相关的探究,笔者希望借此对小学教学有所帮助。
一、小组合作竞争性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这个让学生们会厌烦和恐惧一辈子的学科,无论在那个学习阶段都是有压力的,只是学习压力会不断增加,而这份压力是避免不了的。因此,教师可以借用一些数学小组活动进行“比赛”,这样,让学生在感受学习的压力之前,愿意去接受这个“竞争”。小学阶段的数学还是比较基础的,学生们对感兴趣的东西总是积极主动的,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图形的变换》这部分内容时,主要的教学内容就是让学生对图形之间的变换进行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因此,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4~6人为一小组,准备彩纸、剪刀等工具,让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剪纸图画设计的方式,进行不同图形的变换,进行小组图案设计比赛。这样的小组比赛操作简单,富有乐趣,于是在这个活动中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知识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进而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1]
二、小组合作活动延伸化,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
当前的教学目标都不再单单是让学生们掌握到知识,现在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几年里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组合作教学方式往往都会侧重实践性活动,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在提高学习能力的同时,培养交流、探究能力等。久而久之,学生在无形中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有益于未来的学习。
例如,在教学《圆柱的表面积》这部分内容时,主要教学内容就是让学生理解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准确运用和解决数学问题。因此,教师讲解完理论知识后,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为学生布置一些圆柱表面积的问题,可以给每个小组不同的实物计算,比如圆柱形状的保温杯、圆柱形药罐、卷纸、固体胶等生活中一些用品。这些都需要学生亲自去测量圆的半径、柱体的高度,还要考虑到误差问题等,因此需要小组内进行合作操作,认真探究。这样让学生们自己思考着问题的解决办法,并进行一些实践探究,学生在学习中养成了主动思考和分析问题的习惯,提高了学习能力。
三、合理制定合作内容,促进学生学习信心
教师对小组合作的主题的设定尤其重要,因此,小学数学教师给小组合作提供的讨论内容,既要保证不是太难,还要保证话题有小组合作进行的价值。最成功的小组合作探究主题,就是仅凭个人能力不足以完成,需要小组之间进行讨论探究,分工合作方可。这样有意义的内容能让学生们都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和分析,积极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想法,并进行共同探究,让学生感受合作的意义,互相学习,互相进步,从而可以构建高效的课堂。[2]
例如,在教学《复式条形统计图》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社会调查统计数字的问题,如“某个十字路口路过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车辆”。每个小组一个主题,进行实践统计,小组内四个人合理分工,一人统计一类别,一人进行统计图制作,一人汇报工作。这样分工明确,学生共同努力得出小组的成绩,让学生们感受合作的意义,增加自信心。
总而言之,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到学习,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好的学习过程中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教学效率,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因此,教师可以借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为学生构建高效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