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构建中学地理探究式课堂
2020-01-09郭文龙
郭文龙
(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田家河中学 甘肃定西 743000)
中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生涯中承上启下的阶段,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各个中学各科任课教师纷纷对自身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不断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以及时代发展潮流做出改进,为促进学生今后的发展和更好地立足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中学地理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普遍欢迎,小组合作学习对于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可以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对于优化教师教学环节,克服教学困难,提升教学水平和能力也具有重要作用。即便如此,其在中学地理的具体操作实践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广大中学地理教师加以重视和慎重对待。
一、当下教育领域通过小组合作构建中学探究式课堂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中学地理教师的教学观念比较落后
在中学地理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部分地理教师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仍然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对于新型的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置之不理。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学习地理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更严重地阻碍了中学地理教育教学的发展进程。
(二)部分中学地理教师并没有真正贯彻落实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
另外,在中学地理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部分地理教师并没有领会小组合作教学的真正含义,没有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小组的分配。另外,当小组在讨论地理问题时,也过于形式化,没有将小组合作的优势真正地发挥出来,并不能从根本上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共同进步。[1]
二、关于利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构建中学地理探究式课堂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中学地理教师必须合理规划小组的人数
在中学地理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想利用小组合作构建探究式的地理课堂,就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划分,要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感知能力、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方面,规划小组内恰当的成员和恰当的人数,一般以5~6人为一组,同时组内成员无论是在学习能力还是性格特点等方面都应该是互补的。这是教师进行小组合作教学的基础和关键。例如,在学习“大洲和大洋”时,教师可以让性格比较腼腆的学生负责绘制大洲和大洋的简图,而让性格比较开朗、善于表达的同学将小组内绘制的结果传达给其他小组的成员,从而让每一个学生的长处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发挥,让小组合作教学的优势也能够得到充分凸显。[2]
(二)中学地理教师必须积极促进地理课堂小组合作活动
在中学地理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想利用小组合作构建探究式的地理课堂,就必须要积极为学生营造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的氛围,同时鼓励促进学生积极参加地理课堂小组合作活动。这样,学生才能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从而才能达到构建探究式课堂的目的。例如,在学习“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影响降水的因素是什么?降水的分布有什么特点?然后让各个小组进行讨论探究。
(三)中学地理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在课堂中的指导作用
学生虽然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但是教师的指导地位也是至关重要、不可缺少的。当教师在中学地理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利用小组合作构建探究式课堂时,教师的指导作用更是显得尤为重要。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但是学生的知识范围毕竟是有限的,不能解决遇到的所有问题,必然需要教师的引导。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在课堂中的指导作用。例如,在学习“世界的气候”时,面对各国复杂的气候特点,学生一般会遇到各种疑问,在此情况下,就必须要教师进行指导,学生才能继续进行小组探究。[3]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中学地理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小组合作构建探究式地理课堂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强调教学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虽然其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只要广大中学地理教师继续坚持不懈地继续探索和实践,就一定能够让小组合作构建高效探究式地理课堂的目的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