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个体差异的小学体育开展武术教学的策略探究

2020-01-09

科学咨询 2020年6期

赵 皓

(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十五小学 宁夏石嘴山 753000)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家对于武术文化的传承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小学阶段开展武术教学,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对学生的意志力包括思想品德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的武术教学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教学模式过于单一且缺乏一定的针对性。为此,小学体育教师需要从当前武术教学的问题出发,探究出一条正确的开展武术教学的个性化道路,能够以学生为本,让每位学生在武术课堂中有所收获,有所发展。

一、武术在小学体育活动中的意义

(一)了解中华传统,弘扬民族文化

我国的武术文化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各地区的地理环境以及相关的文化风俗合为一体,形成了各具地域性的武术形式,比如山东的螳螂拳、福建的咏春拳等等,这些内容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们强调将武术引入到小学的体育课程中,意在让小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更加地了解,深刻体会武术文化的魅力之处,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传承武术精神,培养学生良好品格

武术中其实蕴含着丰富的武术精神,比如勤劳、勇敢、智慧等等。那么,在小学阶段开展武术教学,能够磨炼学生的意志力,让学生有效地约束自己的行为,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同时,通过武术教学,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塑造学生良好的品格。

(三)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中国武术的学习不仅仅能够对学生的品格形成影响,同时还是锻炼身体的一种有效手段。现在的学生每天面临着很大的学习压力,包括手机和电脑导致的一些影响。因此,我们必须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通过武术训练,能够有效地让学生动起来。比如,在教学中安排马步冲拳、马步推掌等这些动作,都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缓解学习疲劳和一些负面的情绪,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1]

二、基于个性差异的小学武术教学策略

(一)武术教学内容要适合学生真实情况

小学生的能力和知识的储备量都是十分有限的,他们往往对于未知的和新鲜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因此,武术教学要不断地进行创新,这样才能够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在一年级阶段,教师主要讲的内容一般都是一些基本的手型、步型,比如拳掌勾、马步或者是弓步;而对于二年级的学生,就需要加入一些组合动作的内容;到了三年级,教师可以教授小套路,比如五步拳或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创编的适合学情的套路练习。也就是,教师要根据学生年级的不同设定不同的内容。除此以外,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够关注到每位学生的情况,及时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教师要能够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他们的心理特点,采用不一样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2]

(二)运用小组合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武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在武术课堂上,教师可以开展合作学习模式,通过合作学习技法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合作小组的建立,能够让性格不同和能力不同的学生分在一个小组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分工,从而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通过自己的特长或者是能力为小组争光,实现学生的共同发展。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结组,互相观察各自的动作,进行互相点评和帮助。再比如,在学习太极拳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结组进行自主发挥,创编自己喜欢的武术动作或武术组合动作,然后进行小组成果展示,通过这一活动调动学生学习武术的积极性,让学生之间进行互相点评和帮助。又比如,在学习组合动作或小套路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结组进行自主发挥,创编自己喜欢的武术动作或武术组合动作,然后进行小组成果展示,教师及时对于表演精彩的小组给予奖励,通过此项活动调动学生学习武术的积极性,同时增强学生学习武术的自信心。这一过程能使学生各项综合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三)追求新鲜个性化的武术教学方法

小学生相对比较好动,对于新鲜的事物往往充满了好奇。因此,教师在进行武术教学时,要能够从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出发,采用一些比较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参与到武术教学中。武术教学中,教师除了要进行动作的指导外,还要注意融娱乐于一体。游戏是小学生比较喜欢的一种方式,这样的教学能够满足不同能力的学生,真正体现了个性差异。比如,当学生已经掌握了武术的一些基本动作后,教师可以喊指令,然后让学生做出相应的动作,或者是让学生分成小组,利用已学手型、步型进行自主创编小套路等等。[3]

三、结束语

总之,现代的武术教学不同于传统教学。它需要充分展现出个性化教学的理念,能够在教学中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真正地体现个性的差异。本文就针对武术个性化教学进行了探究,笔者希望能够借此给一线的体育教师提供借鉴。